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2/2頁)

要寫一篇高水平的對策文章,不深入進去,怎麽辦得到,範寧自己也想親自體驗一下。

至於安全問題,範寧略略側頭,用眼角余光向後掃了一眼,一個若有若無的黑影,就在他身後三十步外。

範寧便對何五笑道:“就煩請何官人帶我們見識一下,縣君那邊,我會給他解釋。”

何五見範寧表了態,便點點頭,“好吧!我帶你們去。”

……

明州的珍珠黑市和範寧想象的完全不同,沒有什麽市場,就是一戶普通人家,家裏儲存了一批上好的珍珠,要有熟人介紹才能找到這裏。

唯一特殊是要現銀交易,為了這次交易,明仁和明禮各帶了三百兩銀子,也就是六百兩銀子,上等的日本珍珠,大概能買一千顆左右。

在平江府可賣一千兩銀子,利潤四百兩銀子。

如果是正常交易,他們這次買賣首先要在明州交一成的稅,到平江府賣給首飾鋪,再交一成的稅,他們的利潤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兩銀子了。

這還是暴利的珍珠生意,如果是普通的小商品,本身利潤就很低,商稅雖然只有三厘,也就是百分之三,但按照商品價值征稅,一進一出,就是六厘的稅。

利潤最後只剩下幾個點,由此可見,小商人的稅金負擔其實十分沉重。

一千顆珍珠放在兩只小木箱子裏,每顆珍珠用一小片布包著,何五帶他們離開了珍珠黑市。

明仁和明禮並不擔心怎麽把兩箱珍珠帶回平江府,雖然沿途有五六處稅卡,商船必須要出示已納稅證明才能免稅放行。

而他們有縣學開具的遊學證明,稅卡都不會為難他們,一路暢通無阻,關鍵就在從黑市擡著箱子回鄞縣縣學的路上,如果被巡查的稅官遇到,臨時抽查,那就有點麻煩。

而這個時候,何五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範寧一路跟隨,也在一路思考,從古至今偷稅都是存在的,發票的出現就是應對偷稅的一種有效手段。

宋朝還沒有發票出現,但已經有類似發票的單據了,比如納稅證明,這是證明貨物已在某地納稅,沿途不必再重復征稅的證明。

一般而言,貨物在交割給買家後,已納稅證明就失去效力了。

那能不能把已納稅證明考慮作為發票使用,交給買家留存,作為合法進貨的依據,這樣就堵住很大一塊漏洞。

像明仁明禮的這一千顆珍珠,他們拿不出已納稅證明,店鋪私下收購,一旦被查到,店鋪就會有被罰得傾家蕩產的風險。

這樣,店鋪也不敢輕易接受這種來歷不明的貨物,偷稅行為就會大大減少。

一次與眾不同的社會實踐,讓範寧收獲不小,如果將來科舉對策題考到商稅,他可有在發票上做做文章,或許真能寫出一篇高水平的對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