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統一哈(第2/2頁)

“罪人衛角,見過夏公!”

這時候,掌管黑冰台的涢水侯季嬰在黑夫旁邊耳語一番,黑夫遂笑道:“衛角,我曾聽聞,你兩年前,曾在張敖面前大發豪言,說你乃吾父?”

這是衛角當時無心的一句玩笑話,卻不了今日贏了天下的,就是黑夫,他只能當場打了自己一耳光,說道:

“冤枉,此乃張敖賊子胡言,我當時明明說的是,夏公起兵抗暴,靖國難而北伐,於吾等而言,猶如再生之父!”

黑夫卻搖頭道:

“余可不似冒頓,願意收年紀比他還大的韓廣為子,說罷,你今日苦苦請求謁見,是為了何事?”

衛角作揖道:“罪人只望夏公能繼秦始皇帝之政,使衛為新朝三恪之一……”

“三恪?”

黑夫看了看隨行至此的叔孫通,叔孫通立刻解釋道:“武王未及下車,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謂之恪;下車乃封夏後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此二王之後。遂為‘二王三恪’之故制。”

總之,就是古代“存滅國,繼絕世”的傳統,不過秦以法家立國,並沒有一味效仿周制,對天下諸侯,基本都是絕滅殆盡,奉常處也不見有“二王三恪”的典章啊。

但衛角卻以為,他們衛國之所以沒有滅亡,是被秦始皇帝當成了先王之後的“三恪”,以繼姬姓之香火。

卻見他再拜道:“三恪二王,世代之所重,興滅繼絕,政道之所先。今夏公掃平天下,承敝易變,乃是得天統矣,仁義遠勝武王、禮制遠勝周公,還望夏公能留存衛邦,戶百足矣,以繼姬姓之血食啊……”

叔孫通等儒生,倒是對效仿周制很感興趣,但他們琢磨的“二王三恪”名單裏,壓根沒衛國的份。

黑夫更是直截了當,拒絕了衛角的請求。

“人死不能復生,山崩不可復陵,衛國早在立東郡時,就該取消了,當時是呂不韋念著鄉土之舊,容許衛繼續為封君,故汝得以苟存,然汝得秦寬宥,卻首鼠兩端,魏來降魏,秦來降秦。而今國朝再度一統,侯爵封君,皆當以功勛方能得封,衛既無尺寸之功,反而有罪過,不可復存!”

衛角被貶為庶民,只予其家人良田百畝,遷至衛國最初的封地,朝歌居住。

“夫衛角不恤庶難,反復難馴,今其子孫將耕於衛,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這便是這場戰爭帶給這時代的動蕩。

黑夫要通過此事,告訴天下,那些所謂的王族之後,卿族大夫,千金之子,就算秦始皇帝時保留了他們的財富、名望,但經過這場慘烈的內戰,這群人,尤其是逆我者,亦將徹底跌落雲端,而布衣卿相們,已然躋身朝堂。

除此之外,黑夫之所以取締衛邦,還有一個小心思:

“我不能讓後世各種真相黨逼逼說:‘震驚,秦始皇帝和黑夫,都沒有統一中國’!”

連小小衛邦,黑夫都不打算留下,更勿論還割據北方數郡的敵國了……

對於此次出兵,對士卒的說法是:“當沿始皇帝巡視故道,從河北經雁門道上郡,以歸關中。”

但真實的目的,除了黑夫要親赴北方,收取韓信兵權外,還有一封令人警覺的告急……

“偽代王韓廣以匈奴為援,並廣陽郡,收趙余孽陳馀等,欲裂句注、恒山以北!”

換而言之,燕代五郡,也就是後世幽雲十六州的地盤,全在韓廣手裏,更不能容忍的是,他居然認胡做父,勾結匈奴冒頓!

韓信方滅趙國,定太原、邯鄲、巨鹿、恒山,還要提防敵友不明的遼西“召王”政權,分兵駐守各地之後,兵力已不足以奪取代北。

而當韓信請示:“是休兵過冬,還是增兵順勢北上。”時,黑夫的反應是立刻投袂而起,下達北上的軍令,還留下了一句讓人費解的話:

“現在不是大宋。”

“而是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