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2章 仇恨之輪(第2/3頁)

“我家在壽春,十余年前,秦軍入城,盡管未曾屠城,但破人家宅,入劫衣帛者仍不乏少數,稍有反抗,被說成負隅頑抗,殺之又何難?最後還能割了頭顱,作為功賞。”

“如攝政一般能約束屬下的畢竟不多,我的鄰人,便是被這樣的亂兵所劫,一場仗下來,家家皆服素,當年尚且如此,若現在放西河之師進入魏地,彼輩殺紅眼後,還能恪守軍法麽?”

作為淮南壽春人,陸賈對那場戰爭印象深刻,他以為,這種鼓勵復仇的理論是有問題的。

它像一個仇恨的車輪,反復轉動,永不停息,推動著雙方白刃相交。結果就是六國之人不服秦,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得其心也,雙方帶著怨恨,反復復仇,最後恩怨越結越深……

“難道真要將六國故地之人屠盡,這仇恨的輪子,這推刃之道,方能停下?”

堂下的辯論仍在繼續,黑夫卻有些走神,他一下子想起,自己參加的第一場硬仗,是秦始皇22年的外黃之戰。

那時還是屯長的自己,一腳踹開屋舍,卻只見到裏面年邁的老者和一個瑟瑟發抖的幼孩。

他們很可能是某個死於黑夫劍下的輕俠家眷。

黑夫沒有動手,他朝哆嗦著請求赴死,留孫兒一命老者拱了手,退了出來,還為其合上了門。

那是他人生中一件小事,但時隔17年,黑夫忽然很想知道,那個孩子現在怎樣了?

他順利長大成人了麽?

還記得當年那個破門而入,卻又彬彬有禮退出來的秦兵麽?還念著父兄被殺之仇麽?

他現在,是像張耳父子一樣,記著故仇,拿起武器,站在張耳的軍隊裏,在西河大肆屠戮,現在成了河岸上京觀裏的一顆腐爛人頭呢……

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外黃,扛著鋤頭料理田地,做著小本買賣?

“真希望是後者啊……”

黑夫嘆了口氣。

歷史轉了一圈,他現在做的事,是新的開始,還是舊的輪回?口口聲聲要打破歷史周期律,可事實上,連這無盡的仇恨鏈條,都很難一劍斬斷啊……

良久後,黑夫才止住了眾人的爭論,說道:“奉常說得對,若一切都如十余年前一般,不加更易,這場仗縱是勝了,也不過是又一場能並而不能凝的征服!”

他掃視面前各執己見的群臣,擲地有聲地說道:

“但我以為,能讓這仇恨之輪停下的,絕不是單方面的以德報怨。”

“而是秩序和時間!”

眾人肅然,黑夫才又道:

“八千、一萬五千,盡作京觀,大河為之色赤,西河人也該解恨了,消氣了罷?”

他讓文吏提筆記錄,宣布道:

“從十二月起,各軍私自處死俘虜者,將視為私鬥!往後士卒擒俘虜與斬首等功,而對軍官而言,擒俘虜10人,相當於斬首11級。”

“俘虜被擒獲後,將由軍法官統一審理,判決,根據其罪行不同,處死、為隸臣、或釋放。”

沒有人是聖人,不可能原諒敵人,就連儒家,底線也只是以直報怨。

那就讓他們,承受的大秦專制主義的鐵拳吧!

用理性代替感性。

讓公審,來代替私人的刑罰,這是秦國一貫的規矩,也黑夫最喜歡她的地方。

俘虜們將以殺人罪,群盜罪,強暴罪,搶劫罪,謀逆罪來論處,反正最後都難逃一個死。

其結果將是,軍法官會很忙很忙,黑夫剛在雲陽宮重新建立的“學室”,那些年輕法吏必須成批培訓,然後立刻開赴前線,旁聽、記錄、最後親自參與審判。

沒時間細細甄別,原則是寧可殺錯,不可放過,鼓勵相互舉報,在西河做過以上事的人,會死得比斬首更慘。

而張耳、項籍、蒯徹等人,更會被列為罪大惡極的戰犯,對他們的審判定會宣揚得人盡皆知,最後可能會享受到趙高一般的待遇……

司馬欣等秦籍官吏自是舉雙手贊成,陸賈也極力贊同這種方式。

“父不受誅,子復讎,可也。父受誅,子復讎,推刃之道也。”

一句話,父母因自身罪惡而死於法律懲罰或他人報復,子女不得復仇……這是儒家為其“大復仇”做的補充,與之相對的則是“國仇九世可復!”

黑夫還追加了幾個原則,發往前線,讓占領河東的韓信軍嚴格執行。

“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我軍東出,是為誅亂,而非屠戮和復仇!”

“不屠城,不殺老弱,不躐禾稼,未在西河的六國兵卒,只誅首惡,只要願放下武器者,可以赦免其罪。”

頂多臉上刺個字,作為奴隸,比被殺好吧。

而對忐忑不安的普通黔首,黑夫還有一份大禮要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