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2章 多多益善(第2/3頁)

畢竟朔方郡有兩萬戶移民,卻要養半個長城兵團,以及大量刑徒民夫,就算修了直道,仍嫌遼遠,十萬民夫挽粟苦不堪言,一路人馬吃嚼,糧食到達後十不存二。

朔方已和南方雨林的泥潭一樣,成了治粟內史每年支出最重的負擔。

於是財政漸漸枯竭的朝廷,便打起了糧食充足的賀蘭的主意。

“當時章君與上河農都尉算了一筆賬,從賀蘭到朔方,陸路需走800裏,中間還有不少路段是人跡罕至的沙漠,長途行車艱難異常。”

“按北地郡能征集的牛車5000輛算,將積存的糧食50萬斛運往朔方,每車裝載20石,一次運輸10萬斛,100多天才能往返一趟。這樣一年最多只能運送兩趟,50萬斛軍糧全部運到朔方,需耗時3年!這還不算沿途吃嚼損耗,實在是不劃算。”

而且這種長途運輸還要占用大批勞動力和許多牛馬,三年下來,賀蘭地區自己的農業估計也垮了。

章邯和李靈認為此種方法勞民費時、荒廢農時、影響耕墾,決定采取昔日黑夫留下的建議:

“以大河為道,興漕運。”

李靈通過對大河上遊河道的細致調查,測量各地不同季節水深,認為可行。

於是令人伐六盤山之木,通過清水河將木料運至大河岸邊就地造船。一年下來,造木船200艘,每艘可載糧1000石,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50萬石的運載任務。

“朔方四十四城,為了取水方便,多臨河而建,發自賀蘭的木船次第而至,留下糧食,繞一圈至上郡,待來年再返回,不是吾等吹噓,朔方數萬戍卒能吃飽,多虧了賀蘭的糧食和漕運!”

原本秦朝在塞北的各據點陸路不甚方便,賀蘭、朔方、上郡各自獨立,但卻被拐了個大灣的澎湃巨河連接起來,水通糧食人力,變成了一個整體。

“武忠侯當年的設想,皆已實現!”

對此傅直他們十分自豪,北地良家子看著這片土地草創、壯大、富庶,而現在,他們則必須為保衛她而戰!

“匈奴人雖禍害了朔方、雲中,但萬幸,這‘塞上中原’的賀蘭卻是保住了。”

這是章邯能屯軍於此,抵禦匈奴的最大依仗,而朔方遭到匈奴入寇時,賀蘭也不斷發大船往下遊而去,收攏北假的難民逃往河南地諸縣重新安頓,並提供其糧食。

賀蘭地區已實施了軍管,屯戶的糧食,除了自留口糧外,其余統統被軍隊征收,盡管屯戶有所抱怨,但相比於匈奴入寇顆粒無存,家園毀滅,這算是好的了。

“武忠侯當日便有此規劃,真是深謀遠慮……”南方人吳臣和北方人傅直,最後在這一點上達成了一致。

而當他們終於抵達靈武縣,見到了章邯,並奉上黑夫授予的“大庶長”之爵後,章邯明面上沒說什麽,卻笑著和吳臣打聽起,有多少北伐功臣得以封侯?

吳臣如實告之:“攝政以功封侯,韓信為益善侯,東門豹為虎侯,趙佗為百歲侯,家父為幹越侯,皆為關內侯,食一鄉之祿。”

“這些侯名好生奇怪。”章邯吐槽,心中卻有些不高興。

他暗道:“除了趙佗外,其余皆是莽夫、胯夫、越人,竟都得封侯,而我僅為大庶長,屈尊其下……”

但爵位是按照功績,主要是斬首、戰勝、略地三項定的,誰讓他章邯起兵太晚,又錯過了北伐軍幾乎所有戰事呢?

好在,黑夫遙封章邯為九卿之一的“太仆”,這相當於承諾了章邯未來,必能參與執掌國政,讓老章心中不甘之氣稍緩。

看來他若想要更高的地位,只能從匈奴身上取了。

“匈奴人動了。”

他也不廢話,對傅直和新到的吳臣說了最新的軍情。

“匈奴人又南下入寇了?”

傅直摩拳擦掌,吳臣也緊張起來,這一路北來,讓他明白,自己帶著的南方士卒,恐怕要面對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戰爭了,若在風雪飄飄時開戰他,懼冷的南方士卒,能適應麽?

“不,冒頓聽聞六國退往河東,便令其左右賢王帶著所擄數萬人口,返回頭曼城了……”

章邯屯兵賀蘭,並派船舶協防河南地,而東邊的上郡方向,韓信也帶著兩萬人迅速北上,堵住匈奴南下之路。

冒頓可不傻,既然六國退了,他也沒必要與秦軍死磕,搶了就跑,這就是匈奴人最喜歡的!

“我倒是希望匈奴人南下報怨,與吾等決戰。”

但很顯然,冒頓的目的在於劫掠人口,而不在盡收故地。

章邯不免遺憾:“如此一來,看似吾等將匈奴逐出了河南地,但實際上,彼輩仍可占據北假及陰山南,隨時能再度南下,襲我邊塞。如此一來,數萬大軍,便只能被匈奴拖在北地、朔方、上郡,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