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1章 崤函之固(第2/2頁)

項羽麾下數萬人必須在函谷關北渡過弘農澗,過河後,又須沿河西岸南行,進入關前一條濱河倚著高崗的窄道後,才能逼近關城,那條窄道只能容納兩匹馬並行,大軍根本無法展開。不止如此,關樓東西兩端都是高崇的黃土塬,它們猶如一道天然的城墻,成為外敵不可逾越的防禦工事。

而守關之士還不少,由三川守趙賁,以及蘇角之弟,函谷關都尉蘇駔鎮守,守卒起碼兩萬人,而楚軍來到關外的只有四萬……

軍令如山,兵卒們硬著頭皮將雲梯搭上城墻,首先被驅趕上去的是楚軍在三川郡抓獲的秦國俘虜,然後是運氣不好的當地百姓,函谷關防禦嚴密,一時間城頭箭如雨下,滾木石塊也被亂扔下來。

慘叫連連,不斷有雲梯被推倒,也不斷有人從上面跌下來摔碎腦袋,城下的屍體堆又高了一層。

在喊殺聲中,又一次進攻失敗了,目視眼前的險關,項羽眼中帶著不甘,他滿腹戾氣,但卻不得不承認道:

“此關,乃天下九塞之首也,難怪六國諸位名將常受挫於此。”

項羽擅長的是野戰,但攻城卻讓他頭大,就算擁有十萬大軍,函谷也難破。

而就在項羽對函谷關一籌莫展時,卻有親衛來報:

“上柱國,趙國使者陳馀到了!”

聽聞後,項羽頓時怫然不悅:

“陳馀,他還敢來見我?”

……

曹陽楚軍大營,對陳馀的接見顯得很不友善,親衛持戟在營帳外,陳馀必須鉆過一片明晃晃的利刃後,才見到了楚國的上柱國。

“下臣陳馀,拜見上柱國!”

項籍身著亮眼醒目的甲胄,高坐案後,也不讓人給陳馀看座,面有不慍地說道:

“下臣?苦陘君你難道不該自稱‘外臣’?”

原來,陳馀這半年可沒閑著,他與陳勝本來是奉項羽之命去河北擁立親楚的趙氏公子為王,然而卻發現去遲一步,趙國的草台班子已經搭起來,沒他們啥事了。

於是二人索性投了趙國,助趙國攻打恒山郡,那裏是陳馀當年遊歷北方時活動的中心,認識許多豪傑,苦陘更是他妻家所在,為當地大族,頗得人望。

於是二陳奪取恒山郡後,依靠陳馀在當地的基礎,成了一郡的實際控制者,陳勝得為都尉,而陳馀則被大方的趙王歇封為苦陘君……

但這種離楚投趙的行為,自然會招致項羽的不滿。

陳馀連忙解釋道:“昔日公孫衍為了合縱攻秦,亦先後為魏、韓之臣,陳馀雖然得封趙國封君,然從未忘記,自己是在為楚國效力……”

“為楚效力?”

項羽冷笑道:“既如此,那陳生便與我說說,楚魏韓已入駐三川月余,韓兵奉我之令南略潁川,魏軍則守著洛陽,又準備進攻河東,甚至連齊國彭越,乃至於沛公呂澤,都各派了一支人馬來相助,為我押送糧秣,唯獨趙王,遲遲滯留河北,不派兵前來?莫非是想毀合縱誅秦之約?”

“趙小國也,豈敢如此!”

陳馀辯解道:“趙王與楚國戮力而攻秦,楚軍戰河南,趙軍戰河南,趙國廣武君破秦軍於河內,故陳馀方能得復見上柱國於此,楚趙理當一體,共奉上柱國為縱長,豈能聽小人之言,使兩國有郤……”

項羽面色稍緩:“那你來此又是為了作甚?來稟報趙軍南下的日期?”

“下臣來此,是趙王讓我,來向上柱國稟報兩件事……”

陳馀道:“第一件,是有人打著秦公子扶蘇之名,起兵於海東,今已得遼東人擁戴,自稱召王,與北方燕王臧荼對峙於遼西,北方有變,故趙國無法調派全部兵力南下……”

“扶蘇!?”

項羽大為皺眉,但仔細想想,卻不以為然:“這一年來,天下打著扶蘇舉事者可不少,若我沒記錯,與你一同北上的那陳勝便也曾在陳郡詐稱扶蘇,如此想來,遼東所謂的秦公子,只怕也是假的,或是當地秦吏之計也。”

“真假難辨,但不可不防啊。”

陳馀復又作揖道:“第二件,則是趙王親口所言。趙王及其謀臣蒯徹以為,相比於半年前,形勢已大為不同,昔日北強南弱,今時王賁已死,黑夫頓兵武關、漢中,已是南強北弱無疑。”

“六國頓兵函谷,恐怕會讓黑夫終得漁翁之利,秦若重新一統於南,黑夫得關中,必因勢利便,東出加兵於六國。”

“為楚國計,為天下計,上柱國不如南下攻南陽,使黑夫不得已而退兵,如此,六國、北秦、南秦,尚可維持三足鼎立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