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9章 博浪沙(第2/2頁)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小不忍則亂大謀,吾等現在,離不開楚人。”

等一行人到了武強鄉後,張良換上笑臉,向鄭昌作揖:“敢問鄭相,楚國大軍何在?”

鄭昌道:“上柱國與主力在大梁休整,派我與項聲都尉為先鋒,我走鴻溝南,收韓卒,項聲都尉率眾五千,走鴻溝北,與魏軍匯合,欲襲敖倉……”

“敖倉!?”

張良聞言,面色大變:“項聲與魏師去擊敖倉,吾等為何不知!”

鄭昌樂了:“事關軍情機密,豈能叫汝知之?”

“要壞大事了。”

張良連連跺腳:

“此時此刻,敖倉,萬萬去不得,還望鄭君速速派人去,阻止項聲都尉!”

但鄭昌卻不以為然。

“此乃楚國軍務,君乃韓國申徒,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

“這鄭昌,竟不識好歹!”

等沒人聽得到的地方,公孫信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但又奇怪地問張良:“子房,你去歲讓吾等入圃田澤時,原因之一,不就是此地近滎陽、敖倉,開春後可配合楚軍襲之麽?”

張良頷首:“我是曾如此說過。”

這是張良很早就做出的預言,他認為,滎陽乃洛陽門戶,號稱“一裏之厚,而動千裏之權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此處為山地與平原的分界線,自滎陽向東主要為大河沖積平原,包括京、索、鄭、梁等在內的廣大區域皆為號稱“梁、楚之郊”。

自滎陽往西則多為地勢崎嶇的豫西、晉南,陜東交界的崤函山區,兼以水流湍急的大河,極利於憑險扼守,遂有成臯之塞,也就是後世的虎牢關。

“經之以四瀆,洪河突焉。宜其咽喉九州,閾閫中夏。鎖天中區,控地四鄙,天下權重,決於此地。”

而敖倉的存在,更加重了滎陽的重要性:它在滎陽以北的敖山,靠近大河,魏武侯時期,魏國經過李悝變法擁有了大量的糧食,就存儲在此,至魏惠王開鑿鴻溝,敖倉更成了國家級的糧倉。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進一步將敖倉建成了天下最大的糧食存儲基地,把山東各郡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輸到秦國本土。但因為敖倉以西的水路運輸不便,糧食就在敖倉集中,然後再經過陸路轉向各地。

十年之積後,據說敖倉有糧食數百萬石!夠十萬大軍吃好幾年。

眼下,敖倉成了秦南陽大軍的糧食供給地,每個月要運十多萬經魯陽關南下,一旦被楚軍拿下,不但可解六國少糧之急,也能讓王賁軍心大亂!

張良道:“但我設想的,是楚軍在梁地休整,安排當地人春種平定後方,調集援兵。”

“等王賁軍與南方黑夫鏖戰之際,再逼近京、索,杜成臯之敵,包圍滎陽。屆時,以楚魏趙韓四國合力,取敖倉,如探囊取物也。”

可現在楚軍才拿下梁地,就急吼吼地去打敖倉,無疑是伸手去灶中取一個火炭啊!

張良很清楚,為何楚軍會如此做。

“王賁在讓三川、潁川秦軍故意示怯,蘇角龜縮於陽翟,好似畏項如虎,而三川軍也直接放棄了滎陽以東之地,敖倉遂門戶大開,這是故意放開一條路,誘惑六國去取啊……”

張良篤定,敖倉是一個毒餌!也只有通武侯,才敢用自己二十萬大軍的軍糧來做餌,想必是欲釣項籍這條大魚啊!

經過激戰與長途跋涉,楚軍已臻於強弩之末的窘境,加上後續主力在梁楚,前線楚軍兵力過於單薄,反倒是秦軍,這月余來,定已得關中補充。

張良道:“果然,亞父範增不在的話,楚軍勇則可賈,然少謀略也,幸好項籍未曾親去敖倉。也罷,也罷……”

他拍了拍公孫信:“路漫漫其修遠兮,軍爭禍福勝負,實在難料,吾等,還是做好接應項聲敗軍的準備吧!”

……

而另一邊,鄭昌依然對張良的告誡嗤之以鼻,他甚至輕蔑地對親信道:

“若張良當真有謀,何必潛逃這麽多年一事無成,韓成用其策,不是也敗亡了麽?足見名不副實也。”

“若韓信當真有勇,又豈會丟下韓成獨自逃匿?”

“這二人,連小小韓國的事都辦不好,還敢對楚國的方略,指手畫腳?”

話音未盡,卻有斥候匆匆趕來稟報,神色慌張。

“鄭君!”

“項聲都尉與魏師,在敖倉為秦車騎所擊,北,又為滎陽秦兵所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