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2章 但見三泉下(第2/3頁)

“你我二人,各有各的使命。”

“有人去開疆拓土,鑿空異域。”

“就得有人留下來,把秦始皇帝留下的爛攤子,收拾幹凈!”

……

二世元年,孟冬十月下旬,關中腹地,高大的驪山下,黃土平原之上,在數十萬民夫建築下,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這座城的布局像極了鹹陽,周回五裏有余,有內外兩重城垣,城垣四面設置高大的門闕,形制為天子之都的三出闕,但城垣之內,卻不是大殿,而是一座深不可測的地宮!

這正是秦始皇帝的陵墓。

按照禮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胡亥、李斯、趙高等不願背秘不發喪之名,竟將始皇帝說成是三月底出巡抵達鹹陽,聽聞黑夫反叛才逝世的。

於是,秦始皇的棺槨早在四月份,胡亥繼位前就已出殯。

那天送葬隊伍整整有十多萬人,前面是儀仗隊,上持翣的一共有五行,每行八人。中間是靈柩,光拉靈柩的就有2000多人。送殯隊伍浩浩蕩蕩,綿延十余裏,從鹹陽到驪山走了整整三天,才將始皇帝的層層疊疊的棺槨安置在已修好的地宮墓室之內,而後封閉了墓道的內羨門。

從此以後,內羨門裏的神秘地宮,便只剩下傳說:據說它又深又廣,挖至三泉之下,然後用銅汁澆鑄加固地基。

墓宮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和百官相見的位次,放滿了奇珍異寶。為了防範盜竊,墓室內設有一觸即發的機巧暗箭。墓室彎頂上飾有寶石明珠,象征著天體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嶽和九州的地理形勢,灌輸了水銀,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著金制的鳳鳥神雉,周遭點燃著用東海鯨魚油制成的“長明燈”……

至於內羨門之外,還有中羨門、外羨門,一層層往外修。

工程量如此巨大,為了不破壞驪山的風水,十萬刑徒得到幾十裏甚至上百裏外采石,每天都要累死數十人,跌滾摔死,或被大石壓死者不計其數。

數十萬塊石材陸續由牛馬人力運到墓區,這裏的石匠叮叮當當,打制石磚,身上被一層白灰覆蓋,而燒制陶俑的陶土匠,也換人不熄爐,日夜不休,將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彩色兵馬俑燒制出來。

在數十萬人勞作下,地宮城郭、兵馬俑、陪葬坑等陸續在十月下旬正式葬禮前完工,雖然提前完成也沒什麽獎賞,但起碼,免去了新皇帝的懲罰。

正式葬禮時,排場決不能遜色於出殯,雖然東方、南方叛亂愈演愈烈,但胡亥為了顯示自己的孝心,依然拒絕了李斯等人“葬禮從簡”的建議,大辦特辦。

他幾乎耗盡了少府最後的財帛,拉著全體文武官員參加,經過浩大而繁瑣的儀式,為葬禮收了尾。

眼看儀式結束,二世皇帝和皇親國戚們離開了驪山陵,負責地宮核心建造的三千名能工巧匠都松了口氣,覺得自己終於能回家了——他們已在此勞作了大半年,期間被軍隊集中看管,封閉一切與外界的聯系,也不得有書信流出。

但這三千人正高高興興收拾東西,卻被督工的官吏告知:“在封閉外羨門前,還需要最後檢查一遍地宮裏的機關!”

眾人遂不情願地回到幽暗的地下,摸索一圈,確認無誤後,想要回到地上,卻愕然發現,在外羨門等待他們的,是一群全副武裝的弩兵,還有一位神情陰冷的年輕宦官……

“這是……”

有機智的人猜到了原因,遂帶著哭腔大罵道:“吾等犯了什麽罪?”

“汝等無罪。”

年輕宦官露出了笑:“只是,知道得太多!”

他一揮手,眾工匠憤慨的聲音被弩機機括的清脆彈射打破,材官機械地上弦,瞄準,扣動,射空了箭囊,一車車弩矢又被送來過來……

甬道漫長而筆直,工匠們無處可逃,許多人倒在血泊中,更多人被弩箭釘死在墻上。

地宮中,慘叫聲連綿不絕,良久之後,當再無人發出一絲呻吟,沉重的外羨門才緩緩落下,將最後一絲光束攔在外面,卻擋不住從底部縫隙緩緩流出的鮮血!

三千工匠藏者,從白發蒼蒼的老者,到才跟著師長做工的學徒,只要參與地宮核心建設的人,無復出者!

奉命行事的郎官謹慎,問年輕宦官道:“謁者,不需要去查一查是否有人偽死?”

“不必了。”

宦官二十出頭年紀,薄嘴唇,白面無須,眼神陰狠,他叫張敖,是統一前送來關中的魏國大盜之子,被閹割之後,在宮中做喂馬小廝,後被管車馬的趙高發現並提拔,如今已成其親信。

“苟延殘喘,比當場死了更痛苦。”

張敖冷笑道:“那些僥幸活下來的,就算熬過了傷口的腐爛,再往後,恐怕要在群屍惡臭中,嘗一嘗人肉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