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3頁)

他看向項籍:“而張耳、陳馀二人,我曾聽聞其名,皆是魏國大梁人,張耳是外黃令,繼信陵君後,梁地最馳名的大俠,陳馀則是在趙地更有名望,兩人為刎頸之交。”

“秦滅魏時,張耳殊死抵禦,秦滅魏數歲,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購求有得張耳千金,陳馀五百金……沒想到,他二人竟是藏在了淮陽城內。”

過去十幾年裏,六國遺民為了躲避秦官府的追捕,真是絞盡腦汁,有如項籍一般落草為寇的,有像張良那樣逃到海外的,如張耳、陳馀般大隱隱於市的,倒是不多,足以證明二人之膽量見識,他們來信說要獻城,看來是有幾分真誠和把握的。

項籍對淮陽有點興趣,那是第一次戰爭裏,昌平君反正的地方,市中三千人振臂,遂大敗秦軍,若能奪取,肯定能震撼天下!

於是他道:“亞父,新近從陳郡來投奔的余樊君、陳勝等人,亦請求我給他們一支兵,使北收淮陽,包攬陳地,便能北上中原了!”

豈料,範增卻不以為然:“北上中原,去作甚?去遭秦軍主力迎頭痛擊?”

旁聽的英布理所當然地說道:“去中原,自然是要誅滅暴秦……”

範增瞪了他一眼:“如今復辟的楚國,地不過九江一郡,卒不滿兩萬,縱然北上,如何與秦數十萬大軍相抗?”

他哈哈笑道:“幸好有黑夫首義,並且此僚口口聲聲要北伐靖難,吸引了秦廷的注意力。如今鹹陽的一切部署,調兵遣將,都是為了剿滅黑夫這大患,大軍集於南陽,與南郡方面對峙,顧不上吾等這些‘群盜’。”

“此刻楚軍若去淮陽,無疑是在提醒秦廷,讓彼輩分兵來擊,倒是給黑夫分擔了壓力,少將軍,龍莫敖,楚國能做出這種損己利人之事麽?”

蔡賜附和道:“昔日,吳王夫差國勢未穩,便匆匆北上爭霸,結果落得個社稷淪亡,豈能效仿?左徒說得對,只有先坐大,復楚故地,才能誅滅暴秦。”

範增頷首:“淮陽是重要,但此時此刻,楚國卻是萬萬不能去攻取!為今之計,還是要盡快收取東楚之地!”

所謂東楚,便是東海郡及江東的會稽郡,故鄣郡三處。

範增侃侃而談:“東海郡阻淮憑海,北接齊莒,南通吳會,春秋時,夫差欲通中國,道出江淮,即從事於此,且東海郡戶十數萬,不亞於九江,加上糧食充裕,沃野有開殖之資,方舟有運漕之利,可解楚國之乏。”

“而江東更是春申君黃歇長久經營之地,江東之人彪悍勇銳,若能得其相助,楚國兵力,將能倍增!待少將軍略取這兩處,遣一大將北取泗水郡,連通齊魯後,楚國之勢已成,再坐觀秦廷與黑夫兩虎相爭,以乘其蔽不遲!”

項他也不失時機地建言:“少將軍,東海郡亦是吾等故鄉,我來時,聽說項襄祖叔父、項聲叔父在下相帶著項氏子弟舊部舉事,正與秦軍惡戰,不如擊之!”

“就這樣定了。”

項籍起身,經過一番商議後,復辟的楚國,未來的戰略方向也已敲定。

“令尹與亞父、鐘離眛留守壽春,操練那一萬新募的新卒。”

“我與龍且率軍七千,前往東海郡,渡淮支援下相!”

“英布,你帶三千人,紮筏渡江,去收取江東!”

……

時間過得飛快,待到六月下旬時,留守壽春的蔡賜與範增收到了項籍發來的捷報:

率軍東進不過十數日,因為打著楚國與項燕的旗號,項羽已克盱眙(江蘇盱眙),東陽縣少年輕俠更舉事以應(江蘇天長),他們順利渡淮,與下相的義軍接上了頭。

項籍並得知,項纏也與韓國貴族張良,在下邳舉事,已奪取當地。

其余擁兵千人為聚,誅秦吏造反者,不可勝數,東海郡形勢一片大好!

但壞消息也有,是來自泗水郡那邊的。

淩縣人秦嘉、铚人董譄、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在項籍起兵前後,也紛紛舉事,各自占據了家鄉的縣邑,又合兵一處,以五六千人攻擊彭城,不知是沒收到“楚國復辟”的消息,還是另有打算,他們竟公然擁立舊楚貴族景駒,也稱了楚王!

這下,楚地便出現了兩個楚王……

“不好!”

範增暗道不妙,項籍在信中已暴跳如雷,要帶人去擊彭城秦嘉、景駒了。

但雪上加霜的,還在後頭。

數日後,已奪取廣陵縣(江蘇揚州)的英布遣項他來回報:“有舟師橫於大江之上!楚兵不得渡!”

“舟師?江東哪來的舟師?”蔡賜愕然,範增卻明白了,掐指算了算距離和時間,嘆道:

“真夠快的,吾等還是遲了他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