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8章 不知幾人稱王?(第2/3頁)

鄂縣(今湖北鄂城市)各鄉民眾扶老攜幼,本欲逃往下雉,卻遇到前方有一支大軍,不由驚愕,被團團圍住後,見對方沒有加害之意,這才支支吾吾地說明事情原委。

“從西邊來了一支賊人,雖穿著秦卒甲胄,卻無惡不作,殺人劫財,焚掠裏閭,霸占百姓妻女,鄂縣全亂了……”

“鄂縣有亂兵作祟?”

安圃、尉驚面面相覷,但在黑夫派來的使者提醒下,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定是武昌之戰時,臨陣脫逃的那數千楚籍兵卒!”

……

半個多月前,黑夫帶著短兵親衛夜襲武昌,收攏南征軍士卒,與楊熊交戰,但在對陣之前,右翼卻整整跑了三四千人,都是將火把一扔,借助黎明前的黑暗掩護,向東遁逃……

之後,黑夫忙於打回老家安陸,解救父老鄉親,而他之後的戰略目標是奪取江陵,故留在江南的兩萬余人放棄了被燒毀的武昌營,西走沙羨、州陵,沒功夫去管那群逃兵。

誰料,這群逃兵卻在符離人葛嬰糾集下,逃到武昌東邊百裏外的鄂縣,禍亂鄉裏起來。

鄂縣本為衡山重鎮,僅次於邾城的大城市,防守甚嚴,但縣卒都被調去協助守備武昌營,之後半數為黑夫所俘,半數隨楊熊撤往夏口,如今兵力空虛,縣令、尉只能放棄各鄉,退守縣城。

據逃難的鄂縣人說,他們南逃時,鐵山鄉也爆發了叛亂,上千名隸臣殺死鐵官,加入了亂兵,正在葛嬰帶領下,圍攻縣城……

“鐵山丟了?”

尉驚有些駭然,他曾在衡山郡為吏,做過一段時間的冶官,雖然管的是銅綠山,但卻知道,鐵山、銅綠山,這兩個富礦是衡山立郡的基礎,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征百越期間,消耗的不止是兵卒,還有兵刃,隨著朝廷一道指令,鐵山、銅綠山再度變成了兵工廠,類流水線作業日夜不休,生產大兇之物,幾年下來,那裏存有大量兵刃,足夠武裝數萬人……

原本,南征軍的官吏已滲入兩個礦山,但隨著二月份朝廷對武忠侯勢力的清除,與黑夫有瓜葛的鐵官、銅官或被囚禁,或東奔西逃,朝廷另派官員取代,兩座礦山的管理和生產,幾乎陷入了停頓。

恰逢亂兵殺至,作為舊楚國時代,被秦軍俘虜後,鐵山處,上千幹了十多年苦力,早就忍無可忍的隸臣竟舉事,從了葛嬰。

“只希望銅綠山還未叛,我任官期間,對那的二千余刑徒還算不錯,若我出面,當能說得彼輩順從……”

話雖如此,但尉驚心裏也沒底,只能與安圃商量後,自己隨車騎趕路,爭取早點抵達。

從下雉到銅綠山,有九十余裏距離,尉驚與數百車騎只走了一天。

作為黑夫的弟弟,他小時候雖也舞劍習武,但後來學了律令,又長期在各個金鐵工坊為吏,不習慣戎馬倥傯的生活,被馬顛得腰都快斷了。

一路上,卻見因賊亂之故,道上行人稀少,偶有所見,亦多是避禍他徙的難民,皆神情惶恐,見大軍路過,或神情呆滯地跪伏路邊,或遠遠地拔足逃走,從他們口中得知,銅綠山形勢不容樂觀。

快馬加鞭,等總算抵達礦區,尉驚大腿兩側已磨破,疼痛不已……

但他咬了咬牙,還是繼續馳騁,帶著人往一片嘈雜的銅綠山礦區趕去!

和預想的差不多,兩千余隸臣,的確正處於反叛的邊緣,他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瘦骨嶙峋,或髡發,或黥面。

但平日不幹活時,束縛他們自由的桎梏枷鎖,已被打碎,取下。

十數年的奴役生涯,昔日楚軍俘虜大多已活活累死,壓抑已久的隸臣們,眼看北邊四十裏外的鐵山千余人已得“自由”,也按捺不住了。

如今眾人手持礦鋤,大錘,氣勢洶洶,將工坊圍得水泄不通,咬牙切齒,而工匠、官吏則躲在裏面抵禦,這裏火藥味十足,一場叛亂眼看就要爆發!

“二三子!”

尉驚一騎當先,帶著六七百車騎,馳入雙方中間,阻止了沖突。

他高舉著手,大呼道:“二三子勿慌,我乃武忠侯之弟,君侯已舉義旗,撥亂反正,大赦罪人,銅綠山之隸臣刑徒,從今日起,皆得恢復自由!”

……

等安圃抵達銅綠山時,發現這裏的隸臣們都乖乖蹲在地上吃著飯,不吵不鬧。

而除了一名剛上任不久,因苛待刑徒,遭人憤恨的鐵官被尉驚處死以泄刑徒之憤外,其余官吏工匠,無一人死傷,尉驚正帶人清點礦場武庫。

安圃松了口氣,對尉驚拱手道:“不愧是武忠侯之弟,有勇有謀,讓一場大亂消弭於無形啊。”

“不過是狐假虎威,借兄長之名耳,哪能及他皮毛?若無車騎助威,恐怕我第一個就要被刑徒打殺。”尉驚擺了擺手,又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