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2章 在街壘上(第2/3頁)

縣城中軸大街,曾經其樂融融的長街筵席處,已成一片廢墟。

那堵奪走安陸人自由的墻,被眾人合力推倒大半。

城內的男子,少到十四,老到六十,近萬人都集合在此,人頭攢動。

若論個體,他們是不起眼的黔首,在被驅離家園時,眾人憤怒過,但很快就習慣性服從於當局,沉默地被關在籠子裏,吃糠喝稀,等待朝廷的判決。

他們縱有心反抗,但看著外頭全副武裝的關中兵卒,立刻就縮了縮腦袋,失去了勇氣。

但當武忠侯復生的消息傳來時,當湖陽亭的烽煙燃起時,他們卻備受激勵,在季嬰等人的聯絡下,重新擰成了一股繩,並前所未有的團結!

百姓知道誰對他們好,黑夫一家對安陸的十年之恩要償,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也需要守護!

兵刃都被收走了?不要緊,既已揭竿為旗,那就斬木為兵!

昔日老兵們舉著長長的竹矛頂在前方,鄉野獵戶隨手制作的簡陋弓箭在後,更有無數人在幾個狗屠的指揮下,拎著磚瓦,穿梭在他們熟悉的大街小巷,朝“賊兵”頭上砸去,打死打殘一個,就去奪取其兵刃弓弩。

沒有甲胄,也不要緊,這城裏,處處都是甲胄!

住在街邊的商販卸下門板當盾牌,頂著對面正規軍射來的一波波弩矢,更多人則在季嬰指揮下,將街上的磚瓦、木石、雜物再度堆砌起來。

他們推倒了禁錮自由的長墻。

築起了象征反抗的街壘!

……

巨大的喊殺聲彌漫在不大的安陸縣城中。

所有洶湧的波浪,都在湧向一個地方:縣寺,軟禁黑夫和一眾南征軍都尉、司馬家眷的地方,安陸人要去奪回她們,馮敬卻要守住這僅存的人質。

墻垣倒塌的聲音、縣人沖鋒的號子、馮敬調兵遣將的鼓點,這兒聽得一清二楚。

這些人都被關在一間小廳堂裏,被數百兵卒看著,他們手裏的劍、戈,隨時可能往身上招呼。

由衷牽頭,所有人都圍在一個榻前,黑夫的母親,安陸人的“糖嫗”正躺在上面。

她病了,得知兒子“戰死”後還算撐得住,因為老人家根本不相信這個消息。

但自從被關進縣寺,看著全縣百姓因為自家的原因而背井離鄉,受苦受難,老母親更加傷心。

如今,她已是病篤,有些神志不清。

“外面怎麽這麽吵?”

被巨大的聲音吵醒,母親睜開了眼睛,喃喃說道。

鬢角多了些許白發,頷下胡須也有一絲白的衷湊過去,笑道:“母親,外面在打雷。”

善意的話,仿佛是哄小孩子乖的謊言。

母親信了。

她復又閉上了眼。

“打雷,春雨要來了?”

衷忍著眼淚,握著母親冰涼的手:“快了,旱了一個冬天,春雨要來了。”

“春雨,可是比油還金貴。”

母親清醒了一下,似乎察覺出外面的響聲似乎不是打雷,但老人們,最擅長的,就是裝糊塗。

她也只是翻了個身,嘆息道:

“可鄉親們的秧苗,還沒來得及種下去呢……”

……

雖然安陸人數量略多,且熟悉縣中道路,但畢竟裝備、武器、秩序,都與正規軍相差甚遠。

在猝不及防遭到突襲後,精銳的關中兵卒迅速穩住了陣腳。

他們長長的夷矛酋矛,可比暴民們的竹矛長太多,那些臨時制作的弓矢和拋來的磚瓦,也傷不透厚實甲胄,而官軍的勁弩,又豈是薄薄門板能擋住的?

許多人勇敢沖鋒,想要沖進縣寺,救出糖嫗,但都盡數死難。

“飛蛾撲火。”城墻上的馮敬,唏噓不已。

“黑夫竟如此得安陸民心,看來陛下的遷民之策,是對的。”

馮敬心中有些感慨和敬佩,但又毫不遲疑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必須驅散暴民,讓縣寺的人質退出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就這樣,在弩矢攢射和矛陣推進下,街壘一座座被攻破,那些雜色布料和竹竿拼湊而成的旗幟,被一根根拔除,堅守在裏面的安陸人,遭到了無情的屠戮,但他們在臨死前,也幹掉了不少敵人。

道路堆滿了屍體,在街壘上,汙濁的血和清白的血,混合在一起,流向街心,格外鮮紅……

一如堅守在最後一座街壘處的血紅大旗。

護著旗幟的,是垣雍和他的伴當們。

季嬰受傷了,王瓜被救了回去,冬葵叔父戰死了……

許多熟悉的面孔永遠凝固,希望一點點渺茫起來,大多數人都退回了西城,經過幾次沖鋒,他們已經明白,光憑一腔熱血和赤手空拳,是無法與正規軍對戰的。

但垣雍執意不退。

“我若退了,縱然苟活,一輩子都會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