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第2/4頁)

秦始皇去看了他的小孫兒,卻見這孩子雙目無神,問什麽都不回答,看到勉強露出微笑的大父後,他卻直往後躲,眼中盡是畏懼。

見此情形,皇帝收攏了笑容,抿著嘴,轉過身時,像是又蒼老了十歲。

“等他稍大些,送去邛都吧,還是食邑一座,戶四百。”

這本來,是給扶蘇準備的。

讓宗正妥善安置王孫,秦始皇便回了寢宮,一整天沒搭理任何人。

倒是中車府令趙高惦記著另一件事,追問李良道:“昌南侯家眷呢?”

李良稟報:“昌南侯家眷不在其中,似是出了鹹陽就忽然與扶蘇黨羽脫離,當時紛亂,蒙天放等人自身難保,就此失了聯絡。”

趙高冷笑:“知道所有人都在追扶蘇,顧不上他們,遂走他道,不愧為黑夫之妻,這條母犬,真是聰明!”

不過無所謂了,只要皇帝南下,不管黑夫是引頸待戮,還是負隅頑抗,他都徹底完了!

就算皇帝來不及收拾黑夫,只要趙高一手教導,對他無比信任的公子胡亥能憑借皇帝的寵愛,登上皇位,一切都不成問題!

秦始皇一直悶悶不樂了一整日,據說期間又動氣昏厥了一次,到了次日,在參湯激勵下,才重新打起精神,讓人找來地圖。

皇帝老了,再不是那個站在四海歸一圖上,一步滅一國,揮袂揚海波的巨人了。

他的背有些微駝,眼神也不太好,需要侍者掌著燈,讓他貼得近近的,在地圖上細細尋找。

秦始皇的指頭點著代表著扶蘇人生大不幸的“石泉亭”,從這裏往東,有一條沿漢水而修的道路,在它的盡頭,一分為二,往南的岔路,可至南郡,那是昌南侯的老家,黑黨眾多……

“扶蘇莫非是知道追擊者眾,難以逃脫,於是獨自改走他道?”

秦始皇喃喃自語,但隨即哼了一聲:

“為了自己活命,拋棄二子,扶蘇什麽時候變得這麽狠辣果斷了?”

“舉高些。”

秦始皇下令,隨著侍者手中的燈光漸漸往上,漢水道的北岔路出現了。

它會抵達南陽,然後向北拐個彎,便是武關道。

回關中的武關道。

也是從鹹陽去邾城的必經之路。

“他是要等在那,還是會回來?”

秦始皇又自言自語,隨即一聲冷笑,否定這種想法。

“如同一條喪家之犬般回來?然後跪在殿下,求朕寬恕他,然後一生背負屈辱地苟活著?若真如此,還不如死!”

秦始皇帝,沒有這樣的兒子,他本該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乾坤,卻一敗塗地!

而攀爬巔峰的失敗者,將永墜深淵,也沒有重來的權力!

帶著點泄憤的意味,一把奪過燈燭,秦始皇將這張地圖付之一炬!

老皇帝轉過身,地圖在身後一點點燃燒,先是關中,然後蔓延到南方、關東,最後是整個天下,皆被烈火所焚。

背後的火光,映照出秦始皇帝郁結的臉:

哀其不幸,卻又怒其無能!

雖然罵扶蘇“活該”,但秦始皇卻不顧準備妥當的出巡部隊,在鹹陽又等了三天,讓人每天關注著武關的消息。

一日早中晚三報?

不,是每個時辰一報!

他還一邊喝著參湯,一邊傲嬌地自己安慰自己:“朕等的不是逆子扶蘇,而是李信的消息!”

數日後,秦始皇等到了……

依然沒有任何關於扶蘇的消息,倒是李信,從西域送回了又一份捷報!

……

去年,應大夏國之請,秦始皇決定派兵西征,在大夏的引導下,擊破條支,開通前往“西王母邦”的道路。

秦始皇春天發令,李信夏天時率軍兩萬出玉門關,民夫刑徒四萬、騾馬數萬往返河西及西域運輸糧食,至今大半年,戰果斐然,每一次回報,都被太史令胡毋敬記於史冊。

“五月,李信收祁連北烏孫精騎三千,出玉門,屯蒲類海。”

“六月,李信至車師國,其都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鹹陽五千二百裏,有口五千,食麥,信令其獻糧,且出丁千人為徭役。”

“七月,信至焉耆國,去鹹陽五千四百八十裏,其口三萬,勝兵數千,拒為秦借道獻糧,李信擊之。”

“八月,焉耆西有國名龜茲(新疆庫車縣),去鹹陽六千裏,有口七八萬,勝兵萬人,應焉耆之請,北聯北山月氏殘部,南結尉犁,合兵兩萬,與李信萬人戰北山之下,李信勝,誅焉耆王,斬月氏王子,懸龜茲王首……”

這是三十六年收到的最後消息,李信在西域北道大殺四方,一路幹到天山腳下,接下來兩個月,完全占領了龜茲全境,扶持龜茲王子做了君長,利用這個西域北道最大邦國的糧食,喂飽了饑餓的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