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7章 月將升,日將沒(第2/2頁)

一位長須及胸的老者勸慰扶蘇,滿口洛陽雅言,此人人稱董公,乃洛陽新城三老,素有賢名。

幾年前扶蘇東征海東,一路上抽空造訪賢才,收為幕僚,他路過洛陽時拜訪過董公一次,當時董公覺得扶蘇幼稚,一點出山的意思都沒。扶蘇歸來時又再拜,董公態度好了些,但還是不欲攙和。

直到喜案發,扶蘇巧妙施救,董公聽聞此事,才改變了看法。眼看天下疲敝,朝廷用民過度,不少關東人開始倒向暗中圖謀的復國者。也有些人不希望天下大亂,則把愛士愛民的公子扶蘇當做了指望。

這回,當扶蘇第三次派人來邀請時,董公不顧家人反對,辭去三老之職,來鹹陽投靠。

歲余過去了,他儼然成了扶蘇的首席幕僚,效周公以身代死,釋皇帝之疑的法子,就是董公想出來的計策。恰逢那一日張蒼來訪,他是扶蘇府邸的常客,以“孝”說之,與董公不謀而合。

當聽張蒼吐露,這是昌南侯夫人的主意,董公嘖嘖稱奇,認為葉氏是一個奇女子……

只可惜,那計策,也只能讓扶蘇順利著陸,卻保不住別人。

扶蘇還在痛惜淳於越,董公卻已看明白了,近半年來,秦始皇殺儒者五人,其目的,其實不在於懲罰他們的“詛咒”之言,而在清掃扶蘇身邊的儒家勢力。

去歲以來,皇帝削減阿房宮人手,卻加速驪山陵的建設,或許是想通了,長生難求,人終有一死。

但這並不意味著,驕傲的秦始皇能接受自己屍骨未寒,就有儒者跑到朝堂上,對這三十余年的施政大放厥詞,繼位的二世皇帝也為儒生所惑,改弦易轍,徹底摒棄專斷、法政、郡縣,走周朝封建的老路……

秦始皇希望,二世皇帝,是一位專斷的君主,能將郡縣體制原模原樣繼承下來。

君雖易,而制不改,如此,方能持續萬世。

或是擔心扶蘇心軟耳也軟,秦始皇開始提前布置,他打擊墨家,驅逐儒家,收緊言論,讓李斯主持,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四年前,黑夫在膠東好不容易為諸子百家爭取到的一點點生存空間,徹底被封死了……

“公子,如今之計,唯孝唯忠,唯恭唯敬!現在只有這樣做,才不會犯錯!”

在董公看來,行百裏者半九十,扶蘇雖然是順位第一的繼承人,卻從未勝券在握,事不論大小皆決於上。若秦始皇覺得扶蘇做不到這點,仍可能會功虧一簣!

“我敬愛父皇,也害怕夜晚。”

扶蘇在室內踱步良久後,嘆道:“但這日頭,實在太烈了!焦禾稼,殺草木,都快野無遺孑了。”

“公子必須隱忍,你等得起!”

董公下拜道:“日將沒,月將升!若陛下是熾熱烘烤一切的太陽,公子便是那輪溫潤的明月,但,必須等啊,明月,萬不可與太陽爭輝!”

……

熒惑守心,並不會讓天下立刻動亂,但卻使本就叵測的人心越發不安。

在這歷史的拐點,天下人的選擇各不相同:黑夫選擇另起爐灶,隔岸觀火;項羽打算乘火大時舉事興兵,奪回故國宗族的榮耀。

而在鹹陽左近,儒生們犯了老毛病,忍不住竊竊私語,落得倉皇受戮;陰謀家們暗中竊喜,希望水越混越好;扶蘇及其幕僚則選擇繼續隱忍。

而有的人,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們必須盡快動手!

“豈能幹等著太陽落山?”

墨者中,最為激進的適林,在秘密集會的地方,對楊毅等師兄弟慷慨陳詞:

“唐堯之時,有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兇獸,也乘機出沒,殘害天下人。”

“堯乃使後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而羿為英雄!”

他指著外面,那輪追求萬壽無疆,希望自己永不隕落的夕陽道:

“如今,為了使其不再為害天下,吾等當效後羿,挽強弓,將這灼灼烈日,射下來!”

“秦始皇帝,必須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