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7章 吃瓜(第2/3頁)

雖然十年下來,隨著豫章郡日子變好,將吏們的抱怨少了,但他們對朝廷的信任,已無過去那麽牢固。

類似的事,在整個江南地區,乃至於塞北新秦中,反復發生過多次,雖然朝廷也遷了永久性居民過去,但第一批戍守的兵卒,卻是被強行留下的。

隨著疆域越來越大,輪流戍守的經濟代價的巨大的,還是永久駐紮劃算,邊疆需要人才啊……

但高層卻忘了一點,那群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兵卒小民,他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安土重遷,並無保衛祖國邊疆的覺悟。

曾經,商鞅徙木立信,樹立了秦國的政府公信。隨著一百年的軍功授爵,所有秦人都認定,大秦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可現在,隨著一次次瓜代無期,戍卒役夫對朝廷的信任,漸漸動搖,最終耗盡。

歷史上,秦末中原大亂,實力不俗的南方軍團被趙佗一煽動,直接斷了與母邦的聯系,拒不返回,恐怕就是出於對政府的失望。

而眼下,為朝廷食言壞律買單的,就是前線的將軍們了。

趙佗那邊還算處置得當,軍中沒怎麽鬧事,但賈和沒意識到這點,秦軍士卒,因久不得歸憤懣不已,這份怨恨,聚集到賈和身上,說白了,他的死,不過是在為朝廷失信頂缸。

陸賈道:“今君侯雖殺賈和泄三軍之怨,但若不加更易,過不了太久,都等不到明年瓜熟蒂落時,那位新上任的辛將軍,甚至是昌南侯你,也會遭到士卒怨恨所指啊!到那時,下吏唯恐,軍中會有連稱、管至父之事!”

“大膽!誰敢如此?”利倉動怒,欲拔劍。

黑夫止住了他,看向陸賈:

“你是來替你的鄉黨、同袍們說情?想讓我放他們回家?”

陸賈下拜:“下吏也是在為君侯考慮,昔日,子貢向孔子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又問:若必不得已而去,要去掉一項呢?”

“孔子曰:去兵。”

“子貢又問:若必不得已,要去掉兩樣呢?”

“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然民無信不立。”

“民無信不立,軍無信,能立焉?能戰焉?還望君侯三思!”

引經據典,層層遞進,不愧是歷史上的名嘴。

黑夫負手稱贊:“好口才,不過,士卒歸與不歸,此乃朝廷之令,我縱然是大將軍,也無從更易。”

秦始皇已經下了死命令,不平百越,三軍將士均不得返國。當然,黑夫猜測,就算平了百越,這數十萬人,很大可能也永遠回不了故鄉了,他們多是秦始皇想要消滅的楚籍兵民,是這個國家的“毒”,自然要輸送到外面,禍害越人去了……

朝廷、兵民,各有各的理由,夾在中間難做人的,就是將軍了。

黑夫低頭看看案幾上剩下的瓜皮,笑道:

“這瓜,真不好吃啊。”

……

“陸生回來了!”

“怎麽樣?昌南侯怎麽說?”

半個時辰後,陸賈回到了營中,占軍中人數最多的淮南兵便都圍了過來,詢問紛紛。

他們都知道,是陸賈拜見大將軍,言賈和苛待楚籍士卒,隱瞞戰損的事,才促成那場痛快的斬首。

眼下,陸賈儼然成了楚籍兵民的代表,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替他們向黑夫請願,訴說士卒思鄉之情。

陸賈被圍在其中,只能請利倉和同來的官吏約束秩序,向他們宣布大將軍的話。

“昌南侯說,他知士卒思鄉之苦,他也想家,但為將者,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

“如今百越未平,兵戎未休,故將軍不能將汝等直接放歸。”

此言剛末,士卒們頓時鼓噪起來:

“說白了還是不肯放吾等!”

“他與那賈和並無兩樣啊!”

抱怨聲不絕於耳,陸賈只好讓他們肅靜,才提高了音量。

“不得胡言!昌南侯愛兵如子,因朝廷嚴令,不能縱士卒歸鄉。但他說了,不會讓士卒再越過三關,與越人交戰。入冬後,便有新卒來輪換汝等,讓服役滿兩年的人,離開此地,先去衡山、南郡的營地休整、屯田,一旦南方征平,汝等便可就近回家!”

“有人來輪換?”

“我家就在衡山郡邊上!”

“總算能離這鬼地方了!”

這是意外之喜,先前的失望化作喜悅,士卒之怨,思鄉是根源,但南方暑熱辛苦,也是他們恨不得立刻離開的原因。

眼下雖不得歸鄉,但最起碼,得到了將軍承諾,或去南郡,或去衡山,離家鄉近了一步,且氣候舒適,比在這飽受病痛折磨,深入險阻與越人死鬥強多了。

士卒們驚喜不已,歡呼陣陣,終於,在一次次瓜熟失期後,盼來了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