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2章 法吏(第3/3頁)

喜說道:“禦史大夫茅君,調我去鹹陽禦史府為官,我已應諾,不日便將啟程!”

……

聽說喜要去鹹陽做官,黑夫一愣,心裏罵了茅焦老兒一通,挖人挖到他後院來了。

不過想想還是怪自己,像喜這樣名聞於皇帝之耳的典型,被調派入都也是意料之中,便笑道:

“入朝為官,這是好事啊,六百石的侍禦史,遠勝六百石郡丞。”

喜搖了搖頭:“我以為,任官不在朝野,俸職並無高低,不管是鬥食還是兩千石,還不都是秦吏?都要遵循律令。”

他指著自己斑白的胡子道:“但除了能背律令,老朽別無他才,混跡地方三十載,籍籍無名。朝廷突然召我入都,實在惶恐,生怕不能勝任,壞了國事。”

此言誠摯,像極了後世的老黨員,讓黑夫有些動容。

“但喜又聞,禦史府之職,乃督查官員,修正律令。近幾年來,朝廷律令課征越發嚴苛,休說黔首難以應付,連官吏都快喘不過氣來,總覺得有不妥之處。”

在喜眼裏,律令,是維護地方秩序的根本,決不可違,法理必須大於人情。

但若是,朝廷苛令成了破壞地方秩序的主因呢?

那這律令,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過去他地位卑微,無能為力,只能默默遵循,可現在,一個機會擺在面前。

“此番去禦史府,喜別無他求,只望能以自己綿薄之力,將我在地方上所見所聞告知禦史大夫,對律令課征稍加損益。”

黑夫道:“喜君深明律令,定能做一位好禦史。”

他心裏卻不以為然,國家領導人膨脹了,思想出了問題,你去督責立法機關或者財政部門,也於事無補啊。

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與法者民也,在這個君大於法的時代,不管如何損益律令,終歸治標不治本。

喜此番入鹹陽,可別跟海瑞進北京一樣,去時躊躇滿志,結果卻撞上冷冰冰的現實……

但黑夫還是恭祝喜,並親自送他出門。

二人道別時,黑夫感慨道:

“雖然過去許久,但我依然記得,二十年九月底,我與季嬰被湖陽亭長誣陷,在縣獄訴訟,進入廳堂前,那扇土墻上寫著的字。”

喜自然記得自己辦公場所的格局,點了點頭:“君侯說的是,為吏之道?”

“對,就是為吏之道!”

那是每個秦吏,都要熟讀的文章,也是秦朝考公務員必讀的教材,黑夫至今還能背出幾句。

他回憶道:“我那時低賤卑鄙,識字不多,但也能從中看出,為吏者的理念。再聽喜君主持訴訟,當真如那文章所言,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無私,微密纖察,安靜毋苛,審當賞罰,真是一位好官,讓我佩服不已。從那天起,我便立志,也要做一名秦吏!”

喜有些意外,忙道:“不敢。”

黑夫道:“喜君不必謙遜,黑夫在安陸做亭長那些時日,擒賊捕盜,你常對我有所教誨,喜君於黑夫,真如師長一般。”

“今日,喜君將入鹹陽,黑夫也要將喜君昔日所教之言,還贈於君!望君不論在都城遇到何事,成敗與否,都能勿忘本心!”

喜沒想到黑夫把他捧得這麽高,連以師長待之這種話都說出來了,但他素來謹慎,並未喜悅,仍冷靜地躬身道:“君侯請講。”

黑夫肅然,鄭重地說道: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

PS:見7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