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5章 薪火(第2/3頁)

“夠了!”

妻子越說越歪,陳平回到書房後,又是惱火,又是無奈。

他當然明白,妻子是為了他好,與曹參一樣,張氏以為去了南方的人,多半要死在那,正在陳平免去這一劫而慶幸。

但他又氣這女人胡說八道。

“她懂什麽,君侯之所以將我留在膠東,是為了守住這一窟!”

這一系列的謀劃,只有他們二人才清楚,黑夫覺得陳平名聲太大,若三度調任,三度追隨,就算秦始皇不心疑,也會給小人口實。

所以,便在秦始皇升陳平爵後,讓他就坡下驢,結束與黑夫的主臣關系,留在膠東做了功勞掾,相當於後世的省委組織部長。

新的膠東郡守很快就會來赴任,但不論來的是誰,都得倚重陳平。作為黑夫的代理人,陳平掌握著膠東新政的一切,在海東商社、農家、青島港,他說話可比地方官有用多了,這是四年勞苦經營積累的人脈。

黑夫帶走蕭何而留曹參,也是出於這種考慮:曹參已徹底投靠黑夫,擔任兵曹掾,掌兵事,與陳平這個管人事的配合,膠東的軍政,便繞不開他二人,一旦時局有變,陳平要做什麽事,也有幫手。

陳平決定,今夜就在書房睡,他掌了燈,持筆在一張麻紙張寫下了一首詩。

那是三年前,黑夫迎農家入膠東時,為了博得農家領袖野老好感而作(chāo)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當時,這首詩贏得了農家的極大贊賞,認為膠東郡守不愧出身黔首,極懂農人苦處,就此在膠東紮根。數年苦韞,在黑夫的提議下,農家種出了白菜,磨得了豆漿豆腐,還將多余的豆子發成豆芽,這些食物,極大改善了軍隊的夥食,更漸漸開始進入民間,膠東人飯桌上的菜肴,開始變得有聲有色……

但就在十月,陳平離開碣石時,黑夫卻告訴他:“這《憫農》,其實還有下半首,我只示你一人。”

想到君侯毫無保留的信任,陳平執筆的力度變大,也不再用秦篆,二十個魏國文字,躍於紙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黑夫的贈詩,讓陳平徹底明白了君侯的用意和決心!農夫尤餓死,這就是天下的現狀!

本以為四海一統後,能休兵止戰,鑄劍為犁,然而,秦始皇帝騙了所有人!

陳平自言自語道:“在石刻上說什麽黎庶無繇,男樂其疇,女修其業,都是謊話……實際上呢,這十幾年來,竟是無歲不戰!”

即便黑夫與他們在膠東鼓勵農桑,貨殖興業,但這些新政給黔首的好處,也抵不上沉重的徭役、賦稅,反倒是膠東給朝廷創造的財富,被秦始皇源源不斷,投入到新的征戰裏。

陳平只覺得,黑夫在膠東做的事情,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他將整首詩又念了幾遍,然後就立刻投入炭盆裏燒成灰燼,看著它一點點被火舌吞噬,陳平的眼中,也映射著火焰。

“這股不斷舔舐天下的火,不是齊地諸田,不是六國貴族,不是輕俠惡少年,更不是為避苛政,逃入山林的戍卒黔首。”

“這火,是秦朝自己的苛政,是秦始皇帝那無窮無盡的欲望!”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整個天下,三千萬生民,都得繞著他轉:北戍長城三十萬,西開張掖十萬,南征去了二十萬,但都比不上關中、驪山的宮室皇陵,足有刑徒七十萬……

適齡的青壯勞力,幾乎都在路上奔走,哪還有時間好好種田,連軸轉十幾年,所有人都累了。

陳平篤定,不久之後,這火,便就會將這九州,燒成一片白地。

“南征是個泥潭,恐怕又要添二三十萬進去,歷歲經年,士卒罷倦,食糧乏絕,使男子不得耕稼樹種,婦人不得紡績織紉,丁壯從軍,老弱轉餉,居者無食,行者無糧。民苦兵事,亡逃者必眾。”

“到那時,外內騷動,百姓靡敝,行者不還,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從,群為盜賊,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待秦皇死時,中原必亂……”

那火,也會隨之蔓延到秦朝的七廟上,棟柱歪斜,大廈將傾!

就像,陳平十多年前所見,大梁城轟然倒塌一樣!

紙張在炭盆裏燒成了灰,陳平也露出了滿是期盼的笑。

果然,比起道家黃老,還是搞陰謀更適合他。

“而君侯,屆時將帶著渴望歸鄉的數十萬南征之人回家,誰敢阻止征夫的歸心,誰就是他們的敵人!昌南侯,他將成為這場大火後,拯救天下的甘霖!”

……

與此同時,徹夜兼程南下的黑夫一行人,也來到了南陽郡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