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9章 兩戰(第2/4頁)

發配充軍!

“諸夏同祖,諸夏一家,為諸夏靖邊開疆的血,豈能單單讓關西之人來流?”

一次東巡後,秦始皇更加明白了,誰才是大秦立國的根本,誰則是需要消耗削弱的對象……

發天下郡縣輕俠惡少年服邊役,既可消除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又能解決兵員不足的問題。輕俠惡少年極其依賴鄉黨,征入軍隊,發配邊地,讓秦軍管著他們,離開了熟悉的鄉土,誰還能反?

若統禦得當,對惡少年悍不畏死的性格因勢利導,讓他們在戰爭裏克敵制勝,事後便賞爵封於邊地。由此既能為帝國開辟疆土,又能解決內患隱憂。

最不濟,也能將這群人,消耗在一次次戰爭中……

這是不能為任何人知曉的目的,但秦始皇的心態變了,他已不再將那些人,視為自己的子民。

說做就做,將扶蘇那令人不快的奏疏拋在腦後,秦始皇讓人在大殿中,打開了四海歸一圖。

這幅地圖,代表了他弱冠繼位後的一統夢想,秦始皇不知曾看過無數遍,現實裏的足跡,也幾乎踏遍了帝國的各郡縣。

但這片疆域,尚未臻於完美。

他的帝國,還缺最後三塊拼圖!

……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這是《秦頌》裏的詞句,也是秦始皇在瑯琊刻石上留下的宣言!

他從北邁入地圖。

大夏乃是太原舊稱,蒙恬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已遠超預想,對北方,皇帝心滿意足,既然匈奴遠遁漠北,也懶得管他。

接著,秦始皇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的西方,自從坑方術士,對東海仙島死心後,那是秦始皇追求長生不死,唯一的指望了。

對西面,李信滅月氏,建張掖郡,逼迫烏孫臣服,已經將帝國疆域,拓展到了名為“白龍堆”的沙漠邊緣,在那兒修築了“玉門關”。

下一步,便是令使者商隊探索西域各國,找到西王母邦後,再令李信以車騎一路征伐過去,順秦者為臣,逆秦者毀滅!

等大秦和西王母邦連成一片,“西涉流沙”自然也就完成了。

不過,西域遼遠,商賈使者步伐緩慢,西邊的駐軍暫時也不必動,倒是可以讓六國豪貴,輕俠少年移民去張掖郡實邊。

在秦始皇眼中,可以立刻開始的兩仗,分別是東邊和南邊……

他的夔紋方頭履踩在北疆,從臨洮慢慢走到遼東,足跡仿佛變成了一條萬裏長城!

“征燕、趙輕俠惡少年從軍,從遼東出兵,使朝鮮箕氏臣服。”

嬴姓先祖曾是殷商之臣,而朝鮮據說是殷商三仁之一箕子之後,周朝時,名為諸侯,實則一直不服周,今若能使朝鮮箕君入朝,子姓的最後苗裔,對嬴姓皇帝俯首稱臣,也算告慰先祖。

但朝鮮並不是終點,秦始皇真正想打的地方,在南邊!

秦始皇一腳踩在半島中段,標為“滄海”的小邑上,仿佛是一個巨人,要將這座不起眼的城邑毀滅!

這個濊貊(wèimò)小君,居然敢窩藏六國叛逆,並與莒南刺殺有關系,真是膽大妄為!

哪怕滄海君有大海庇護,皇帝亦要加以懲戒,水陸並進,燕地大軍從朝鮮南下,圍城三闕,任囂舟師從膠東出發,封鎖海面,杜絕逃路。

必滅其邦,屠其民,隳其城!如此方能震懾天下,表明天子除惡必盡的決心!

想象著那一幕,皇帝的怒火,才能稍減幾分。

他輕輕提起下裳,跨出了很大的一步,直接邁過了渤海灣!

再回首,這道在芝罘島上看到的廣袤汪洋,其實是那麽的窄啊……

“朝鮮稱臣,濊貊、九夷均服,渤海變成內湖,舟船往來無阻,只有這樣,大秦才能稱得上‘東有東海’!”

“還有南邊。”

皇帝絲毫不躊躇,幾步走了過去,他越過淮河,跨過大江站在前不久曾停留過的豫章、長沙,雲夢彭蠡,仿佛是腳畔的小水窪。

長沙豫章之南,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南北兩千裏,東西八千裏,這些越人部族生活在那裏,是為百越。

秦始皇很多年前,曾打算對百越開戰,那時候並沒有什麽理由。越之角、象齒、翡翠、珠璣雖好,但對秦始皇而言,這些東西,哪有鹹陽宮前的十二金人有意思?根本不值一提。

非要說理由,除了“南盡北戶”的夢想外,皇帝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耕戰”,這是商鞅為秦找到的強國之方,但它餓得很快,為了喂飽這頭戰爭巨獸,讓帝國有無窮的內在動力,哪怕六國滅盡,秦始皇也得不斷尋找敵人,擊敗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