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8章 邊釁(第2/2頁)

小陶的字是這幾年才學的,歪歪扭扭,信不長,字句也很樸實,甚至還有不少錯別字,但黑夫才看了幾眼,就拍案叫好。

“總算還有個明白人!”

小陶用簡單的話,敘述了他在上贛縣鎮守這些年,與南越往來的經歷。豫章不乏商賈去南越購買犀角、象齒、珠璣,都通過厲門塞出入,所以小陶是最熟悉南方情形的人。

百越之地廣袤數千裏,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無人區,越人在那裏紮根數百上千年,稻米一年兩熟,野物野果甚多,刀耕火種加上遊獵采集,也能養活不少人。所以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加起來足有百多萬人,這些部族全民皆兵,悍不畏死,好比亞馬遜戰士,在叢林裏玩遊擊,若是兵發的少,還真不好打。

可若要發大軍,卻得面臨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交通。

小陶說,百越和中原交界處受高山限制,人跡罕至,車道不通,乃天然屏障。有時候,地圖上直線相距不過十余裏,而實際上卻要跋山涉水,距離拉長到上百裏,那些險阻叢林,更只有當地人才熟悉,秦人商賈畫的地圖也不能詳盡記載。從豫章南下,需要翻山越嶺,行走數百上千裏,穿行於深林竹叢,損耗實在太大。

除了交通,還有氣候問題,兩廣這時候還是一片熱帶雨林,叢林中多有蝮蛇猛獸,沒有四季之分,只有雨旱兩季。雨季炎熱漫長,別說是北方人,就算是江淮一帶的人去,也難以適應,往往生病。嘔吐、腹泄、霍亂等疾疫不斷流行,若大軍南下,千裏輾轉,傳染更甚,還沒交兵打仗,便會十死二三……

這些問題,當年黑夫率部進攻豫章時都遇到過,而百越兩廣,以上問題更會凸顯數倍!

所以小陶作為南疆守將,認為對百越開戰,視之若易,行之甚難,前去攻打,只會得不償失。

一片樂觀膨脹中,難得有個能分析利弊的人,黑夫不由嗟嘆:“唯小陶之言,深合我意!”

他也覺得,這場仗非但不能讓豫章等地獲利,反倒會將南方這數年來良好的發展形勢,陡然中斷!

至此,黑夫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已經十分明朗了。

但他嘴邊隨即又泛起一絲苦笑。

“但我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對皇帝而言,真的重要麽?”

……

黑夫與舊部們信來信往的時候,秦始皇的這場漫長巡視,也接近了尾聲……

離開豫章後,秦始皇取道衡山,浮江西行,至長沙郡,會見了長沙守屠睢,和豫章守、尉一樣,屠睢也向皇帝請戰,說“西甌年年入寇滋擾蒼梧”,其首領還窩藏舊楚貴族,大秦必須加以懲戒。

秦始皇不置可否,表示回鹹陽後令群臣議之。

離開長沙後,皇帝過湘山祠,這一次,湘江萬裏晴空,秦始皇沒有遇上大風,於是湘山僥幸沒惹怒秦始皇,避免了被三千刑徒伐空滿山樹木,露出紅土,仿佛穿上赭衣的那一幕……

正月(十月),秦始皇抵達南郡江陵,視察大江舟師,最後由武關歸關中。

秦始皇三十三年,仲冬之月(十一月),在第一場霜雪降下時,秦始皇終於抵達灞橋,回到了都城……

列位公子,群臣百僚均來此迎接,皇帝這次巡視,長達一年多,期間頒布了《挾書令》《坑術士令》等多項法令,決定向天下推行膠東模式,規範管理私學百家,重點興農、工之學,收緊對地方豪長的政策,導致瑯琊郡的刺殺,以及齊地叛亂。

雖然刺殺虛驚一場,叛亂也很快就被平定,但留在鹹陽的群臣,也不免為皇帝,為帝國捏了把汗。

好在,這一切事情發生時,秦朝的核心區域,關中依舊安如磐石,哪怕是天下全亂了,關中也不會亂。

如今皇帝歸來,群臣難免松了口氣,在灞橋迎駕時,喜上眉梢,總算不用擔驚受怕了。

唯獨站在最前面的長公子扶蘇憂心忡忡,在他眼裏,父皇巡視的這一年時間裏,帝國的施政,開始離他理想中的“王道”越來越遠,開始回到過去的“霸道”“兵道”上去了。

對禁絕詩書,對約束百家,對六國故地粗暴的政策,對平叛的嚴酷手段,還有近來傳聞,皇帝欲發兵百越一事,扶蘇肚子裏,有一大堆諫言要講!

而群臣百官,通過種種渠道,亦得知皇帝近來欲出兵百越,按照陛下的習慣,就算一件事他決心已定,一樣會令百官議論,以此叛亂輿情。

但無人知曉,端坐龍輦之上,閉目養神的秦始皇帝,他心中謀劃的戰爭,並非一場……

而是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