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2/2頁)

其中,臨淄、即墨、莒、高唐、平陸,號稱五都。

高唐之所以有這麽高的地位,除了它控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乃齊國的西大門,是兵家必爭之地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裏是田氏發家的地方!

據黑夫的了解,田氏的祖先,陳國公子完入齊後,這個家族還只是寄人籬下的小大夫,連領地都有不起。幾代人過去了,並沒有什麽起色,家族性格也以“文質、敦厚”出名,直到出了一個例外:堪稱影帝級別的田無宇……

那田無宇先投靠權臣慶封,後又反水,讓自己家族站對了位置。過了十年,他又用“你不打他們他們就要滅你”的理由,聯合鮑叔牙的後代鮑氏,將執政的公族欒、高轟走,將齊景公扶正。

這麽多可不是因為忠君愛國,而是為了自己,齊景公感念田無宇兩次“匡扶社稷”的功勞,賜他莒地旁邑,田無宇聽了晏嬰的建議,拼命推辭,背地裏卻買通齊景公的母親,說田氏如此忠心謙遜,一個小邑怎麽夠,不如給他們高唐……

史書上記載田氏得到高唐時,用了四個字。

“田氏始大!”

高唐作為津途要道,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田氏在這裏又積蓄了數代人的力量,最終完成了代齊的事業……

說他們的歷史從高唐開始,並不為過,這裏就是田氏的龍興之地,而高唐之民,也最受田氏恩惠,對田齊念念不忘,田氏兄弟在狄縣首義,擁戴田假為王後,高唐田既、田解等人立刻響應,牽制住了濟北軍。

而如今,高唐又成了復辟者最後的壁壘,不但城厚池深,城內有倉,積糧三載,夠叛軍吃很久了。此城民眾對反秦復齊的支持,更甚於臨淄,加上對“秦軍屠城”的恐懼,只怕會竭力協助守城,所以打高唐,是場硬仗。

“起碼,會跟水滸寨攻打高唐州差不多難吧。”黑夫暗暗吐槽。

這時候,黑夫身邊做侍衛的侄兒尉陽眼尖,指著城頭道:“仲父……將軍,城頭豎起了旗!”

果然,城頭豎起了兩面旗幟,過了一會,斥候回來稟報,說城頭的大旗,上面有九條遊龍……

“是龍九旗,是齊國王室的標志。”

黑夫笑了,他是從張蒼處聽說的,這還是當年齊桓公成為侯伯的儀式上,周襄王特賜的旗幟,後來田氏代齊而不改國號,便將這旗繼承了,田氏兄弟舉事是為了復辟齊國,這面旗可少不了,大概是進高唐後讓人趕制出來,鼓舞士氣的吧。

此外還有繪有交龍之旂的“靈姑”旗飄在城樓稍矮的地方,那是“執政”的標志,看來,叛軍的真正統帥者,田氏三兄弟這時候恐怕也在城頭,在眺望秦營,商量對策吧……

黑夫知道,他們能看到怎樣的景象:

四部秦軍分別各處,營壘紮實,兵卒強弓勁弩守要害之處,從薛郡、東郡源源不斷趕來的上萬民夫,正在堆積攻城用的土山。

到處充斥著木錘敲打聲,一座嶄新的攻城塔正在建造中。另有兩座已建立起來。在這兩座塔之間,還有數輛攻城車,撞錘以大樹樹幹制成,鐵索固定,頂端削尖後用火淬硬,上面鋪有木制頂棚,用用生馬皮遮掩,澆水防火。

更有十數架攻城用的“飛石”已在城外百余步外準備妥當,這是春秋時期就出現的器械,工匠來回奔走,正在調試準頭。

這場大戰,一觸即發!

黑夫不由慨然。

“田氏的歷史在高唐開始,這個家族人才輩出,田無宇、田乞、司馬穰苴、孫子、田恒、齊威王、齊宣王、田忌、孟嘗君、田單,也算引領風騷數百年了……”

黑夫讓人揮動大營的旗幟,嗚嗚嗚,號角被吹響,這是第一次試探性進攻開始的標志!

數千秦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上前,以劍敲擊盾牌,他們倒不是真要攻城,只是打仗靠的是士氣,日常的示威是必要的,嚇嚇城頭的輕俠民眾足夠了。

而工匠們也調試好了投石機,無數人呼喝著拉動繩索,將第一枚飛石彈射出去,砸向高唐城,砸向城頭的“龍九”大旗!

“但如今,田氏的歷史,也將在此結束!”

……

PS:各郡尉的名當然是亂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