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4章 劊子手(第2/3頁)

黑夫說的對,時代變了,新的時代,人人都有新的身份,血統已無法保你平安。

除了田安外,還有數百顆人頭落地,劊子手手中的斧鉞砍頭砍卷了刃,共換了幾十把,鮮血流滿了莊嶽之市,腳踩上去黏糊糊的。

晏華當場就看吐了,回來以後將濺上血珠的衣裳、鞋履統統扔了,半天緩不過勁來,腦子中只想著一件事:“殺五百人便如此可怖,況萬人乎?”

“晏兄難道還同情叛賊不成?”

與他同住一個院子的萊生卻不以為然,他家貧,雖然在公學期間,連拿數次“獎學金”,但節儉慣了,沾了血的衣裳可不舍得扔,自己蹲在院中用井水洗著,見晏華面色蒼白,便笑了笑,招呼他過來,坐在井邊開導他。

“晏兄仔細想想,當年田氏代齊,殺了多少國、高、晏、鮑族人,殺了多少忠與呂氏的公族?加起來沒有一萬,也有五千吧!且田氏心狠手辣,連幼弱的齊孺子都不放過呢!”

“若沒有郡守戢亂,讓田氏復辟成功,重建齊國,彼輩秋後算賬,恐怕晏氏及為秦官府做事的吾等,將慘遭屠戮,那時候,可不會有哪個輕俠的家眷,會來同情晏兄!”

“所以這件事,不是吾等殺他們,就是他們殺吾等!”

萊生倒是想得透徹,他清楚,所有公學出身的人,都已經和秦朝綁在一起,若這棵大樹轟然倒塌,他們也將處境淒慘,所以,幫官府鎮壓復辟反叛,是唯一的選擇!

晏華想想也對,但他性格柔弱,還是有點過不了這個檻。

於是萊生又道:“郡守已力求不多殺傷,他不是說了麽,此次入臨淄,是為了禁叛卒之暴,戢亂國之兵,安千丈之城,定萬家之邑,不再以斬首優先。若換了個將軍,還不得殺人盈城,讓臨淄血漫過城池?郡守已救了臨淄萬千條性命,就連那些叛賊家眷,他也在奏疏裏盡力相救,要留老弱婦孺一條性命呢……”

“還是不要再殺了,畢竟都是齊人鄉黨。”

晏華搖頭嘆息:“我只望臨淄能安定下來,將諸田驅逐,便再無動亂之源,像膠東現在一樣,不是挺好麽……”

“希望如此吧。”

晏華回屋內歇息後,萊生卻看著深不見底的井水,喃喃道:“我要是陛下,那上萬人還是殺了好,以絕後患……”

他隨即反應過來,立刻給了自己一巴掌,罵道:“萊生啊萊生,你不想活了,亂說什麽話!”

……

秦始皇三十二年,五月初二這天,臨淄行宮,官府的臨時駐地內,臨淄郡監禦史莊重地舉著一封詔令,這是驛站八百裏火速送來的。

“尉郡守,這是陛下的詔書,郡守……可要親啟?”

“既然是發給吾等三人,誰啟封不一樣?”

黑夫搖了搖頭:“監禦史,你來念罷。”

他還是有點擔心,一打開,裏面簡單粗暴地寫著“皆坑之!”

監禦史頷首,展開詔書,上面先是一通對臨淄郡守的訓斥,削除其官職爵位,待罪發落,而後又單獨誇獎了黑夫平叛之舉措。

接下來,才是對臨淄之亂,一眾叛賊家眷的處置……

“叛賊父母坑之,婦女放至遼東漁陽苦寒之地,與披甲人為妻,孩童則送入關中隱官……”

黑夫的提議,秦始皇采納了一條半,婦女也沒給膠東,大概是認為,流放太近,懲罰太輕了吧,將這些齊地罪婦,扔到和齊國世代血仇的燕國,這招有點狠。

剩下的老者,起碼有三四千人,都是垂垂老矣之輩,秦朝雖然敬老,但年邁的隸臣妾,卻是地位極低的,法家官吏認為這群人既幹不了活,還浪費糧食,不值得養著……

“這已經是最好結果了。”

黑夫安慰自己,若不是他鎮住了這場動亂,撲滅了大火,臨淄城死的人,何止三四萬!

這時候,監禦史卻看向黑夫,欲言又止,莫非是詔令還沒念完?

“陛下還說,殺叛賊父母這件事,由膠東郡守親自來督斬!”

黑夫接過詔令,掃了兩遍,果真如此。

他沉默半晌後,朝彭城方向緩緩拱手:“黑夫……遵命。”

這意味著,他必須親自下令,在眾目睽睽下,送三四千白發蒼蒼的老人下黃泉!

皇帝這麽做,用意再明顯不過,這是非要黑夫做劊子手,沾上洗不掉的血,齊人的血!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齊人有記史傳統,如今齊國雖滅,但民間仍有不少讀書人,黑夫履歷上的這一筆血色,是抹不去了!

“好家夥,後世歷史課本上,屠殺起義軍、濫殺無辜的劊子手,要加我一個了!”

黑夫無奈地搖頭,向外走時,心中卻尋思:“在中國歷史上,為朝廷鎮壓過‘起義軍’,手裏沾過血的大能都有誰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