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3章 大復仇(第2/2頁)

因為他們愚昧,因為他們忘恩負義?

不等田安回答,黑夫便道:“不為別的,只因為,連黔首百姓都覺得,此事無勝算而已。”

“你的敵人,不再是腐朽的姜齊貴族,而是如日中天的赫赫大秦!奪取了臨淄城,你還得面對膠東之師,擊敗了膠東之師,還有朝廷大軍討伐,臨淄雖有四十萬之民,但能敵得過六十萬秦軍不成?”

“所以臨淄百姓現在想的,是得過且過,而不是陪著汝等,玩一場沒有勝利希望的復辟遊戲,最後反遭牽連,這便是人性!”

在近代民族國家產生前,不要對普通人的愛國熱情抱太大期望,甚至連忠君,也要畫問號。

若是田安奪取臨淄,若是天下雲起景從,殺秦吏響應,形勢一片大好,百姓黔首,不介意錦上添花,紛紛加入。可要他們冒著被夷三族的風險,豁出去鼎力相助?

這就是小工商小市民階層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吧,他們作為有產者,畢竟不同於羈絆較少的輕俠惡少年。

儒家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很可惜,天下真正的君子稀少,我們大家,都是小人。

所以還是商鞅看得透徹啊:“吾所謂利者,義之本也!”

在法家看來,人性好利,人與人之間也是純粹的赤裸裸的利益關系,“利”則是人的一切行為和交往的唯一動力。

於是商鞅才以利誘民,讓他們從事耕戰。

所以千年血統,敵不過軍功授爵。所以六國豪貴,皆被秦吏踩在腳下!原因在政,在勢,在戰,也在利。

面臨強遷危險的諸田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拼死一搏,遭到禁錮數載的輕俠為了奪回自己的“利”,也奮身相助。

可百姓黔首為了保住自己尚能苟延殘喘的“利”,當然會選擇袖手旁觀,再看看情況了。

每個人,都只忠於自己的生活,哪怕滄海桑田,也不會變。

“田安,你知道自己為何而敗了麽?給不了百姓黔首觸手可及的利,就別指望他們為你赴湯蹈火。齊黔首與秦無百世之怨,無屠戮之仇,讓他們多交賦稅,多服徭役,雖有抱怨,但不至於揭竿而起。故而,跟他們有仇的,不再是秦吏,而是燒了他們屋舍,差點連這座城一起毀了的野心家和輕俠啊!”

“荒謬!”公子田安似是被打擊到了,嘴上不服,面色卻鐵青。

黑夫不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價田安的作為,只是要告訴他一個不爭的事實。

“田安,認命吧。”

黑夫的聲音如同重錘,砸在田安的心裏。

“時代變了!”

言罷,不再理會嘴唇蒼白的田安,黑夫揮了揮手,讓人將他帶下去。

“已經沒什麽好問的了,讓獄卒在莊嶽之市對田安具五刑,而後梟首示眾!屍體則裹上草席,以黔首之禮葬之!”

田安在被拖下去時,依舊擡起脖子道:

“田安必讓天下人知道,田氏王孫,絕非懦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田安雖死,但欲為齊復仇之士,亦將不絕!天下欲推翻暴秦者,也將群起而動!”

聲音漸漸遠去,臨淄郡丞和監禦史面面相覷,不曾想,這位黑夫郡守,口才還真是了得,不愧是能與丞相爭辯焚書、修書的人。

他們不知道,黑夫今日話這麽多,只是有感而發。

古往今來,推翻“暴政”後,迎來的,往往不是什麽太平盛世,而是反反復復的混亂和苦難。

秦末如此,中東如此,例子太多太多,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苛政猛於虎,但對百姓而言,有秩序的苛政也比毫無秩序亂世強!

再者,結束苛政,真的只有將這天下摔個粉碎,血液流幹,讓所有人都疲倦不堪,再重新捏合起來,走上新輪回一條路麽?

至少在黑夫看來,不一定!

但血,多多少少,總是要流的,世上無有革命不流血者,也無有鎮壓“革命”不流血者!

“二位。”

黑夫想罷,看向臨淄郡丞、監禦史,笑容親和:“先前派兵卒救火,樹之以德,接下來,就要以刑殺伐,樹之以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