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6章 必會君符(第2/3頁)

反觀田氏兄弟的武裝,雖然暗藏兵器,還奪取了幾個縣的武庫,可平均到上萬人手裏,依舊層次不齊。輕俠技擊的訓練水平也低下,勇於持刺,怯於公戰,對上有戰鬥力的秦朝正規軍,定是不堪一擊。

“你說的沒錯。”

黑夫頷首,陳平分析的有道理,只要秦朝不是像歷史上,秦二世政權那樣作死,對關東“群盜”視而不見,任由其坐大,等諸郡被各個擊破才匆匆出兵,局勢也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時間拖得太久,群雄紛紛效仿起兵,這天下,就徹底糜爛了。

他也認為,田氏兄弟這次起兵反秦,非但無法成事,恐怕連浪花都激不起來。無他,秦始皇尚在,天下尚安定的情況下,調集大軍,槍打出頭鳥是很容易的,趕在六國舊地有人膽敢效仿前,田氏兄弟已遭剿滅。

“再者,未能發動群眾,只是純粹的貴族復國運動,是沒有搞頭的……”黑夫暗道。

這次舉事,名義是復齊,主力無非是諸田及其門客,數千不願意屈從秦朝而做了海寇的貴族兵卒,還有地方上遭到律令約束,郁郁不得志的輕俠技擊。

對齊地廣大黔首而言,雖然秦朝的稅比田齊重好幾倍,但眼下還沒到活不下去的程度,沒有理由冒夷族的危險跟著造反。只會保持旁觀中立,看看情況,頂多幫忙吆喝幾聲。

當然,也別指望官府能依靠黔首平亂,沒可能的,在齊人,至少是臨淄齊人眼裏,秦人不是什麽好東西,甚至是異族和侵略者。

最後,陳平還舉了歷史上周朝一統後,三監之亂的例子,認為齊亂連武庚十分之一規模都達不到,就會無果而終。

至於什麽時候撲滅,就取決於朝廷何時調鄰郡之兵去鎮壓了……

黑夫聽懂了陳平的言下之意。

“調鄰郡之兵?所以你認為,單憑臨淄郡,無法解決此事?”

陳平一笑:“郡君別忘了,臨淄郡駐軍原本是萬人,去年卻因為膠東發現金礦,需要派人保護,調了兩千過來,今年陛下決定對海寇動手,又調了一千人來膠東守衛鹽場,於是臨淄守軍,僅剩七千……”

“七千人,勉強能把臨淄城墻站滿,至於當地征召的徒卒,都是齊人,不值得信任,反而還要分出人手提防。要知道,臨淄城七萬戶,四十萬人,卻只有四十個秦長吏!”

所以,臨淄郡守、郡尉能守住臨淄就很不錯了,要他們自己平叛,要求實在高了些。

其實,陳平只嫌事不夠大,若臨淄自己就搞定叛亂了,膠東又豈能分到一杯羹?

“相信過不了多久,皇帝就會令膠東發兵了。”

黑夫頷首,同時問陳平:“陛下目前到泗水郡了?”

陳平回道:“應在泗水郡彭城。”

“那還是挺遠的。”

黑夫算了算,消息至少還要五天才能到彭城,再過五天,朝廷的命令才能返回膠東,兵發臨淄,至少是半個月後了,期間可能發生的事,太多太多。

若臨淄失陷,齊地的亂相,將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會影響到膠東,這是他不願看到的。

於是黑夫便琢磨著,要不要與臨淄那邊溝通一下,膠東先派一部分兵過去協助平叛。

按照秦的制度,各郡守尉若無朝廷命令,不得擅自發兵出境,若要出兵,必有皇帝令使持虎符來調動。

膠東郡有一錯金虎符,握在郡尉手裏,上寫著“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否則就是違法。

不過,秦律也不是那麽死板,虎符後還有一行字:“燔燧事,雖無會符,行殹……”意思就是,遇上烽燧燃起,地方叛亂,雖然沒有皇帝命令,地方軍隊也可以出動。

當然,前提是,臨淄主動求援,那麽責任就在臨淄而不在膠東,事後向朝廷稟明即可。

“讓使者持我手書,去臨淄商洽此事,再讓兵曹將那三千從臨淄借來的兵卒集結,等臨淄發爰書來求援後,就以他們為先鋒……此外,再告知任郡尉,派舟師去端了群盜在島嶼上的老巢!”

既然海寇們上了岸,就再也別想下海了!

黑夫下達了一系列命令後,陳平卻仍欲言又止,半晌後才道:

“平擔心……”

陳平笑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郡守將局勢看得一清二楚,臨淄郡的長吏,卻不一定能看明白!”

……

陳平的猜測很準,這世上不全是聰明人。數日後,新的消息傳來,黑夫派人去臨淄詢問,需不需要膠東出兵協助平叛時,卻遇了冷臉。

黑夫派去的官吏稟報:“臨淄郡守不但拒絕了郡君的好意,甚至出言不遜,以為是膠東放跑了數千海寇,又未及時通告臨淄,才致使數縣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