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6章 青島(第2/3頁)

不過問題回來了,還是人手不足,朝廷能分一批瑯琊民夫過來幫忙,但長遠考慮,黑夫的目光還是盯上了半島……

黑夫既然得了秦始皇命令,要他年內肅清沿海盜寇,又欲奪人口於朝鮮半島,便來此巡視,查看舟師的訓練和新船制造情況,這才有時間看看遭綁架的徐市。

徐市這種能在歷史上留下傳奇事跡的人物,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將青島可作為良港的緣由說得明明白白,還恭維黑夫有眼光,那嘴甜的,難怪歷史上能忽悠秦始皇給他三千童男童女和大船無數,出海打水漂玩兒……

不過,徐市注定沒這機會了,因為他遇上了黑夫。

黑夫頷首:“不錯,果然有幾分能耐,既然對近海之事了如指掌,那我再問你遠事。”

他手撐著頭,作沉思狀,過了一會才道:“本官最近對朝鮮及濊貊、九夷有興趣,但僚屬多不識,你若知曉,且分說一番。”

徐市一愣,隨即大喜,那些地方,他雖然沒有一一航行去到過,但也聽人說過許多次,相當熟悉。

於是他便先給黑夫介紹起“朝鮮”來,此名並非是後世明朝所賜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正所謂“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位置再清晰不過,而朝鮮的開創者,據說是殷商時,三仁之一的箕子。

這時候,聊天的氣氛已經很輕松,黑夫讓人端來膳食,賜徐市席案,二人一邊吃一邊聊,徐市要展現自己的本領,便盡量講述得繪聲繪色……

他說道:“箕子是帝辛的叔父,在周武王滅商後背封在朝鮮,不過我在遼東時,與一位箕氏朝鮮人相談,他卻說,在朝鮮有另一種說法,箕子並非周人所封,而是在殷商滅亡前,眼看大勢已去,便帶著一部分商民向北遷徙,至於遼東……”

按照徐市這種獵奇的說法,殷商來於北方,也歸於北方。八百年前,在燕山南北有許多殷商的子姓方國,比如一直對大邑商的孤竹國,伯夷叔齊接待了箕子,並讓他及其族人定居在孤竹以東的遼河流域。

然而周人並沒有放棄向北征伐,隨著召公北征,整個燕毫地區包括孤竹國都向周人臣服,箕子只能繼續渡過遼水向東遷徙,抵達了遙遠的朝鮮,周人勢力難以抵達的地方,建立了殷商遺民的方國:朝鮮。

故按照徐市的說法,而所謂的“周天子封箕子於朝鮮”,只是周人承認一種既成事實罷了,從始至終,周朝從未放松對朝鮮的警惕,箕子的後人必須在燕國為質,長此以往,形成了燕國的大夫箕氏一族。

不過隨著戎狄的日漸侵襲,燕國對遼西的控制日漸喪失,連孤竹國也向他們發動了進攻,若非齊桓公征山戎、斬孤竹,只怕燕國已經滅亡了。

也正是那次戎狄大入侵,燕國和朝鮮之間的聯系斷了,總之,整個春秋,中原對朝鮮是一團迷霧,大海相隔,還在海岸線邊上遊弋的齊國人,也對那裏了解不多。

直到燕國和朝鮮打了一場仗,這個國家的神秘面紗才再度被揭開。

“燕國和朝鮮打過仗?”

這件事,黑夫一無所知,甚至連燕國史冊也記載不詳盡,倒是徐市這個常年在燕齊遊走的人知道些細節。

他告訴黑夫說:“那是燕昭王時,朝鮮和東胡共分遼東,但因箕子之後驕縱,對燕無禮,不僅不表示臣服,還妄自稱王,大有和燕一決雌雄之勢。於是燕昭王為懲罰朝鮮,命秦開率軍向東,擊破東胡後,繼續進攻朝鮮,奪取兩千多裏土地,直達滿番汗為界……”

所以燕國極盛時,領土抵達了朝鮮半島北部,置吏,築障塞,朝鮮算是燕的臣屬。

這之後,齊國也和朝鮮建立了聯系,畢竟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燕國,二者的聯絡,主要是從海上,齊國和朝鮮及朝鮮周邊的“九夷”有貿易往來,朝鮮的特產“文皮”,甚至跨海賣到了臨淄莊嶽之市。

不過,徐市又說,從膠東去朝鮮的航線卻有些復雜,得從蓬萊群島北上,沿途都有島嶼可以提供船只停泊和補充淡水,之後只需要等待一場風,只需要幾天時間便能跨越少海,抵達後世的大連、旅順附近,若是運氣好,大多數船只都能完好地抵達目的地……

之後,再從遼東繞到朝鮮,想直接從成山角啟程東航,還有些難度。

正是因為往來困難,等到燕國滅亡後,秦朝也對海外的朝鮮小小侯國無甚興趣,雙方尚未建立聯系。

倒是有許多燕齊復國人士,渡海跑到了朝鮮,還有它周邊的濊貊、九夷之地去,時刻惦記著反攻大陸。

濊(huì)貊是遼東遼半農半漁獵的民族,被東胡所迫,漸漸流入東北和朝鮮半島,如今在朝鮮國周邊建立了許多小邑城邦,最著名的,當數“滄海君”,據說那是一座任何族別,任何國度人士都能平等生活的海濱城邑,聚集了大量中原流亡的人士,滄海君的名望,甚至傳到了齊地,被人稱之為“海外孟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