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2/2頁)

接下來,皇帝爺爺便一一看學生們寫秦字,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連連稱善,最後,還親切地問了小學生的年齡,並對身邊的黑夫郡守說:“書同文字,當從孺子始……”

“你可聽明白了?”黑夫還陪同秦始皇去行宮,匆匆布置下任務給蕭何。

“下吏知之。”

蕭何應諾,暗道整個過程,也就最後一句話是真的,不過既然上司說了,他就必須照辦,回去就開始咬著筆杆,想象自己是一大早冒著嚴寒來到學室的小學生,還有這難忘的一天……

……

巡視完了公學,眼看日暮將至,秦始皇有些乏了,抵達齊國即墨宮室改造成的行宮,便讓雍人庖廚去準備膳食。

秦始皇還提了個要求:“近來膳食魚肉太甚,朕不喜,就用當地菜蔬烹湯即可。”

皇帝的腸胃一直有小毛病,出行以來更是加重,近來雞鴨魚肉都難以下咽,太醫們提議,皇帝應該吃清淡一些,遠離油膩之物。

這下可愁壞了雍人,皇帝雖識五谷,但卻不太清楚蔬菜的時令,在鹹陽時,宮廷裏講究“仲秋之月,命有司趣民收斂,務蓄菜”,也就是秋菜冬貯,藏在窖裏,皇帝隨要隨有,可這是外出巡狩啊……寒冬料峭的,上哪找新鮮的蔬菜去?

但沒辦法,既然皇帝說了,雍人只能苦著臉下去想辦法。

不提雍人在即墨城翻箱倒櫃找新鮮菜蔬,另一邊,秦始皇繼續與群臣討論方才的見聞。

在皇帝看來,相比於那些讀了孔子之言,向往三代、周公之治,動不動就以古非今的儒生,公學培養出來,對大秦充滿崇敬的學生,才是秦始皇想要的“好讀書人”,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念頭,對官府恭順,最後變成規規矩矩的官吏。

“膠東的法教之策,可讓天下諸郡效仿之!”

秦始皇欽定了朝廷的教育方針,決定在各郡仿照膠東,都設一名“郡祭酒”,推廣膠東模式。他要胡子眉毛一起抓:收繳藏書,遏制私學,大興公學,將變成環環相扣的三步走方針,最終目的,則是輿論和人心的統一!

這是秦始皇念念不忘的事,在泰山頂上,他可是與蒼天對賭了的!

皇帝還想著,等一年半載後,丞相、太史等將《國史》編出來後,讓公學弟子在習律令之余,能明白今朝已遠超蒙昧野蠻的三代殷周,為自古以來最先進者,朝廷的公學教育,就更加完美了……

這時候,雍人庖廚也終於將膳食做好奉上來了,大鼎裏照舊燉著熱騰騰的肉,除了宮廷宴饗常見的八珍肉菜,和來到膠東後,幾乎每頓都能見到的海魚外,應秦始皇“想吃素”的要求,還多了一份秦始皇過去從沒見過的羹湯……

這年頭盛湯水的容器是壺,所謂“簞食壺漿”是也。

端到秦始皇案上,銅壺蓋子揭開後,熱氣氤氳上騰,皇帝一瞧,卻見裏面青白分明:

乳白色的柔軟塊狀物臥在湯中,看著有些可愛,讓人忍不住想夾一塊嘗嘗。還有些青綠色的葉子,煮得很軟,外加肉骨頭熬的湯勾了芡,有點濃稠,香氣撲鼻,在這寒冷的冬日裏端到面前,讓人食欲大增……

雖然很想試試,但秦始皇用膳是十分多疑和小心的,每次都會有人先品嘗,再以銀針試之,這次也不例外。

他指著這羹湯道:“此乃何物?”

雍人連忙下拜道:“陛下,此乃膠東土產,臣等已燒制試嘗後,方敢烹湯。”

說罷擡起頭,有些無奈地說道:“這已是這時節裏,唯一能找到的新鮮蔬菜了……”

秦始皇皺眉,將信將疑。

黑夫這時候出面道:“陛下,這羹湯中兩物,的確是膠東土產。”

他指著自己面前也有的一壺羹湯道:“這白的,是農家近來發明的‘豆腐’,這青綠色的,則是城外農家菜圃選育出的上佳菘菜,比葵菜更耐寒冬,且味道更美。這道湯早在秋天時,已在即墨風靡開來,當地人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陛下要聽聽麽?”

“哦,是何名?”

侍從試過毒,證明是安全的後,秦始皇疑心漸去,已經想用匕勺試試了。

黑夫一笑,讓皇帝吃上這東西,也是他前世聽過一個故事後的惡趣味,便作揖道:

“就叫‘翡翠白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