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6章 要有光(第2/3頁)

同時,《經下說》裏,還闡述了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系。

最讓人驚異的是,這些記載在《墨經》上的“光學八條”理論,都是在沒有玻璃的情況下,用水面、用銅鑒驗證出來的!

“他是如何想到做到的?”

讀完之後,黑夫對墨子,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產生了:“墨子他老人家莫非也是穿越者?”的想法。

而且肯定是個理工科的!因為除了光學,數學、力學、杠杆定律,墨子都有涉及。

這也就不奇怪,墨家為何黑科技層出不窮了,因為人家不僅僅是工匠,他們有一整套的理論,墨子是真正意義上的……

“科學家!”

墨子,他簡直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希望之光。

黑夫不知道古希臘那邊鼓搗光學的大能是誰,但時間肯定要比墨子晚不少,了解了這些後,不免有些感慨不已,同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這之後兩千年裏,中國到底在幹啥?”

直到近代,炮艦逼門,西學東漸,中國人這才睜眼看世界,打算師夷長技以制夷,拼命翻譯各種科學書籍。在贊嘆牛頓的偉大,對那些西方物理定律著迷之余,翻開古舊的《墨子》,才猛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墨子,早在戰國就提出這些東西了!

可以想象,當時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原來不是祖先不聰明,而是後學不爭氣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歷史上,齊墨楚墨皆衰亡,唯獨秦墨,也日漸式微。墨家的繼承者們對《墨經》裏的這部分並不太重視,很少有人去鉆研。

等到一把秦火燒來,民間百家之書絕,墨學著作也遭到殃及,剩下不多了。而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墨家徹底衰敗,之後這些東西整整被中國人遺忘了兩千年。

所以阻止焚書,讓墨經逃過一劫這件事上,黑夫是很自得的!

說完墨家對光學的研究後,黑夫才對張蒼道:“程商根據墨經裏的記載,認為這海市蜃樓,看似復雜,可若摸透了,也不足為奇,或就是天光從遠方某座山巒、城池投射下來的影子,愚人不識,故以為神,這就像腐草化螢一樣道理。”

“只是海市難覓其蹤,無從下手鉆研,運氣好了才能撞見,若運氣不好……”

黑夫露出了笑:“那就會像方術士一樣,就算在成山角燃放再多的香料,擺再多的祭壇,海市也不會出來讓他們見一面,這也是另一種‘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罷……”

“自然造化之神奇,真是讓人贊嘆,希望有朝一日,我能親自見一眼。”

張蒼對黑夫這套說法倒是挺認可,同時也對墨者的理論,產生了新的興趣。

黑夫也建議道:“子瓠兄,等回到鹹陽後,你應該多看看墨者的學說,多和程商多聊聊,天地萬物,無奇不有,格物辯偽,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而墨者,或許便是吾等最好的同行者。”

“一定!”

張蒼重重頷首,又壓低聲音道:“所以你也認為,沙漠出現海市蜃樓,這只是巧合,與西王母邦、昆侖墟無關?”

二人大概是唯一將事情說透的人,外面的群臣,都在為此祝賀秦始皇呢,皇帝也信之不疑。

黑夫篤定道:“無關!”

“我還有一事不明。”

馬車停在亭舍邊,張蒼下車前,朝黑夫作揖道:“你對樓船東渡尋仙之事,屢屢阻撓,但對西方尋西王母邦之事,為何一副樂見其成的態度?若沒記錯的話……”

張蒼道:“在陛下面前大談西王母的巫雅,就是你從陳寶祠接來的罷?”

大家都是聰明人,看破不用說破,黑夫笑道:“鑿空西域與探索東海,看似差別不大,可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

理由很簡單:花費的時間成本,與獲得的收益,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西方雖遠,亦有大漠雪山阻隔,但至多三年五載,便能往返一趟,且使團商隊或能帶回一些中原無有的好東西。”

肩高七八尺的駿馬,人能吃牲畜也能吃的苜蓿草,西瓜哈密瓜葡萄,還有黑夫念念不忘的棉花……這麽多好東西帶回來,能給中原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更別說,國內的絲綢和糖,也能源源不斷運出去,換取中原需要的東西。

而東方,美洲有玉米番薯土豆西紅柿不假,但這些東西現在被培育到何種程度?不知道。以秦的航海技術,抵達要多久?不知道。去了還回得來麽?不知道。

至於日本的銀山……大秦人口才三千萬上下,江南地區數不盡的金山銀山還沒有足夠人手去開發,舍近求遠幹嘛。

作為一個理智的人,黑夫認為,早早東去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鑿空西域,與文明同樣發達的西亞歐洲搭上線,不要再玩東亞圈子裏的自娛自樂,最後故步自封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