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6章 停下!(第2/3頁)

“此處並無外人,你說的話也不會傳到張蒼耳中,有何想法,盡管說來!”

“唯。”

陳平作揖,開始闡述自己的看法:“平出身卑微,深知黔首食鹽不易。”

他給黑夫算道:“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最少吃鹽15升,便是一鬥半。天下戶數六百萬,口三千余萬,故需鹽百萬石,但據我所知,海濱、巴蜀、塞外、河東,全天下的鹽產量,不過六七十萬石,就算郡守的曬鹽法傳遍膠東,也不過能多產十萬石,杯水車薪。”

天下還有三十萬石的食鹽缺口,也就意味著,這世上許多人是吃不夠鹽,甚至壓根吃不上鹽的……

這還是平均算的,實際上,和財富一樣,有許許多多的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豪強家裏用鹽腌著數不清的肉食,火腿鹹魚一應俱全,窮人卻為吃不上鹽,沒氣力幹活而犯愁。

“中原尤甚,不管是河東鹽還是燕齊海鹽,賣到梁地,都貴如糖蜜。”

說到這,陳平心有戚戚,他們家雖然窮,卻不算最苦的,在陽武縣,有的人家買不起官鹽,私鹽也買不起,怎麽辦?逼急了,只能用豬圈、旱廁的墻土熬鹽。

他們跑去掘人墻土,把土打碎,泡在水裏,數天後將泡土的鹵水用布濾出,放到鍋裏去熬,水熬幹後,鍋裏剩下的便是硝鹽。

這種硝鹽吃起來有些苦澀味,吃多了還會中毒,但好歹能救急啊。長此以往,還在底層產生了一些學問:把有鹹味的與酸味的或苦味的泥土配合起來,這樣熬出的鹽比只用一種味道的土熬出的鹽質量要好……

光是聽聽就覺得心酸,陳平這還是比較收斂,沒有講更令人作嘔的“尿鹽”“糞鹽”。

這些土鹽只能應付一時,吃完之後,又要七八天,甚至一月都吃不上次鹽,於是閭左們年紀不老,卻頭發變白,四肢無力,身體浮腫,更有各類怪病接踵而至。

如今膠東有了曬鹽法,讓鹽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在陳平看來,這本來是讓鹽價回落,使更多人吃得起鹽的好機會。

但隨著張蒼獻上的“取之於無形”之策,不管生產再多的鹽,官府恐怕也不會將壟斷的鹽價降低一錢!

陳平每說一句,黑夫的面色就凝重一分,南郡是比較幸運的,位於巴蜀下遊,長江將巴蜀井鹽源源不斷地運到安陸。就算窮人買不起,也能靠雲夢澤裏水產動物的血肉補充鹽分,所以缺鹽病不算多見。

但人多地少的中原,這種情況的確很嚴重。

陳平說完後,朝黑夫作揖道:“下吏曾聽聞,河東鹽池,早在虞舜時便已開采,當地人歌之,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下吏希望,郡君能做這‘南風’,不僅能阜國之財,亦能解民之慍!”

陳平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若有一天能宰天下,便要像裏中社祭分肉那樣,根據每個人的地位、需要,平均地宰肉予民,但即便是最貧賤的人,也能分到一小塊。

他如今距離那個位置尚遠,便將這種理想,寄托在了他效命的黑夫身上。

但說完之後,卻又有些惶恐,在其位謀其政,陳平今天說的事,有些越界了,連忙誠惶誠恐地下拜請罪。

“起來,快起來。”

黑夫非但不惱,反而覺得欣慰。

這就是陳平的另一面,他雖然喜出陰謀詭計,幫黑夫對付起敵人來也毫不留情,但在治郡上,卻一直偏向於黃老的“無為而治”。

“我亦好黃老也,陳平,你這句口頭禪,的確不是說說而已。很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才是士人當有的志向!”

他扶起陳平,嘆道:“只是,你我昔日皆為黔首,你沒忘記自己的出身,我何嘗忘了?”

黑夫讓人在海邊鉆研曬鹽法的初衷,並不是為了討好秦始皇,也不是單純想給朝廷增加收入,而是和陳平希望他做的“南風”一樣,讓全天下的每個人,不論貧富,都吃得上鹽!

這大概是最低標準吧,就叫“脫貧”,再之後,才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的理想狀態,可以謂之為“小康”。

可現如今,天下泰半的人,卻連生存的最低標準都達不到。

但沒辦法,兼濟天下之前,先得救世。

黑夫道:“現如今只是膠東一地曬鹽,依然杯水車薪,但等到曬鹽之法傳至東海、會稽,甚至是嶺南越地,我遲早會讓天下人都吃得上鹽!不過,現在最要命的,是朝廷度支出大於入時,不斷收取口賦的行徑。”

黑夫也和張蒼商量過,他們一致認為,這樣下去,肯定會出大事,現在只能用鹽稅、金礦,去補上缺口,使這一惡政暫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