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2/2頁)

張蒼作揖,找了一個裝淡水的盤來,將隨身帶著的鹽袋拿出,抖了點白鹽,撒入其中,鹽瞬間全部消溶。

他又抓起一把地上帶泥沙的鹽,撒入另一個盤中,加水後,那些白色的晶瑩鹽粒也消失了,泥沙則沉在了盤底,清晰可見。

張蒼向皇帝展示兩盤後道:“膠東郡守告訴我,據他所見,這世上常見之物,可簡單分為兩類,可溶於水者,不可溶於水者,我深以為然!可溶者鹽也,不可溶者泥沙也,故泥沙入水則聚下,鹽入水則消溶,然水中已有鹹味,故鹽在水中!”

可溶和不可溶的概念,是黑夫方才說給張蒼聽的,張蒼是聰明人,頓時領悟,唉學霸就是學霸。

張蒼繼續道:“同理,海水中有鹽,然於烈日下暴曬,水幹鹽出,與泥相和,故泥中有鹽。”

“又以海水澆灌濾池出水口處鹽泥,泥中之鹽遇水則溶,而泥依舊不溶。故濾池下水時,水中之鹽,已較方才更多,遂成鹵水!”

一口氣說完這些後,張蒼只覺得,自己被齁到的那口鹵水,喝得不虧!

總之,海水流經濾層,泥沙留下,但泥土裏的鹽卻隨之而走,這就是淋鹵法的原理。經過反復過濾,流出的鹵水濃度反而不斷增高。

張蒼不由想起了泰山頂上,黑夫對自己說的話。

“人們不明白事物的變化過程而只看到成果,因為不明所以,故稱之為‘神’,可若是將這變化過程找出來,讓人知道原來如此,將那神秘的紗布揭下!這就是我說的證明,據實以明真偽也!”

但,那些看似與常識相悖的事,其實尋根究底,發現只不過是另一種常識。

“沒錯,我證明了此事,據實以明真偽,這不是一個或幾個方術士的神通,而是天地大道,自然規律!”

雖然話語已到嘴邊,但張蒼經過上次挫折,點到為止,沒有觸犯秦始皇的逆鱗。

“原來如此!”五大夫子嬰聽得兩眼發直,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居然這麽簡單?

“就這樣?”

秦始皇則還是那副神情,似乎對“奇妙方術”竟如此無聊有些失望,一揮袖,讓人將那三個“誣告”的方術士先拘押起來,讓廷尉議其罪。

倒是黑夫為三人求情,假惺惺地說什麽他們雖然滿口胡言,卻促進了制鹽新法的推行,希望能免死,讓他們繼續為國效力,有機會贖罪。

用後世的眼光看,陰陽方士的兩個派別,其實就是化學家和探險家,嗯,雖然是野生的。

但這群人學陰陽之術,卻不是為了像鄒衍叔侄一樣,探究物質構成,世界之大,以及歷史輪回的原理。而是看到鄒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感到非常艷羨,便想將這理論作為自己的皮,為“致長生”做裝飾,最終目的還是撈錢、謀富貴。

騙子不可怕,就怕騙子有文化,換皮後的方術士,吹牛起來一套一套的,在燕齊大為興盛,騙得燕昭王等人團團轉,歷史上,秦始皇也被他們忽悠了。

只要方術士的目的還是招搖撞騙,黑夫便會繼續給他們挖坑,他可不願意,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膠東,在方術士搗亂下,將人力錢財用於無用之處!

這個插曲很快就結束了,黑夫繼續他的導遊工作,為秦始皇介紹新法制鹽的工序。

黑夫說,在制好鹵水後,鹽工們會揪下一段海邊生長的叫做“黃魚茨”的灌木判斷鹵水的濃度。若“黃魚茨”枝條漂浮在鹵水水面上,表明鹵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若“黃魚茨”沉沒到水底或懸浮於水中央,則表明鹵水濃度不足……

秦始皇隨意點了點頭,沒放在心上,倒是張蒼停下腳步,看著沉浮不定的黃魚茨若有所思。

黑夫覺得,只要時機合適,給胖子灌輸密度、浮力等概念,他也是能接受並發揚光大的。

但今日之事,簡單的可溶、不可溶就搞定了,殺雞何必宰牛刀。黑夫肚子裏的初高中知識,且先留著,等張蒼將前面的消化後,再一條條拋出來吧,這些東西,是用來對付方術士的好武器。

“這只是一個提醒,一個警告……”

一行人離開濾池時,黑夫瞥眼看向遭到冷遇後,尷尬地被秦始皇遣回行宮去的方士盧生、韓終二人。受挫之後,他們的背影,似乎也沒那麽仙風道骨了。

“若彼輩仍不吸取教訓,還要在我膠東上躥下跳,裝神弄鬼的話……”

黑夫心中暗道:“我就讓他們知道,什麽是《走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