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3章 挖坑(第2/2頁)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經過幾個月鉆研,方士和工匠們,還真想出了個好辦法!

“陛下,請這邊走。”

黑夫在前引路,將秦始皇往海邊的鹽田深處帶去,他們最先靠近的,是一個個坑窪,但卻不是用來曬鹽的,而是制泥的……

這些在海灘上挖的坑,此時正蓄滿了上次漲潮留下的海水,一群隸臣妾光著腳站在田中,用帶齒的木耙縱橫交錯地耙地,將海水與泥沙混合,使之在太陽暴曬下,變成了板結的塊狀物,再一塊塊送去後方。

黑夫道:“這是制鹽第一步。”

群臣不明所以,因為看上去,那些板結得黑乎乎的泥塊,與白花花的鹽有何關系?

黑夫接下來又將他們引到了數條平行的溝渠處,指著道:“這是姜齊時就已修築的,歷經數百年,為的是利用海潮,使海水經溝渠灌入蓄水塘,好方便取水煎煮。”

一行人順著溝渠,走到巨大的積水塘邊前,這裏的海水被分到較淺的鹽池裏,經過數日太陽暴曬,水位略有降低。

“這是制鹽第二步。”

每個鹽池邊,都架著一個畜力水車,蒙著眼睛的驢子在持續轉圈,帶動水車,源源不斷將塘內海水提取,傳到一下一站:濾池。

濾池形制酷似梯田,每一層出水口設有數層竹席,由固定的竹筐所承,還墊著竹片和茅草,含有大量鹽分的硬泥板被放置在中間。從蓄水塘處引過來的海水進入濾池後,從高往低流,進入下一層前,先通過水位差被過濾了一道,然後接連往復,一直濾上五六道才罷休,整個時間,短則一日,長則兩日。

黑夫說,這是制鹽的第三步,淋鹵,整個過程是漫長的,但過濾一天到兩天後,在最下層的濾池,竟能得到濃度較高的鹵水!要知道,只靠風吹日曬的話,這個過程需要十數日才行!

“且慢,大上造說這海水,被濾了幾道後,越來越鹹了?”

隨行的五大夫子嬰越聽越迷糊,這與他所知的常識相悖啊,秦子弟非有功不得屬籍,子嬰雖是長安君成蹻之子,但他父親早年叛國,子嬰出身其實很尷尬,也是在軍中立了些功勞,才被卓拔為五大夫。他常見士卒喝生水,但喜歡用麻布濾一道,讓它看上去清一些。

子嬰知道,越是渾濁的水,濾過之後就越清,在他想來,味道也應該更淡才對。為何在這濾池處,隨著位置越往下,濾了許多道後,水越來越清,味道卻反而變鹹了呢?

“膠東郡守所言沒錯,的確是越來越鹹了。”

張蒼先前和黑夫過來查看時也不信,但喝了一口最上層和最底層濾池裏的水後,兩相對比,前者只是普通的鹹澀,後者卻差點將他齁死,於是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他也想過緣由,似有所悟,但黑夫請張蒼切勿聲張,在這裏,他還想給方士挖個小坑呢……

面對這個問題,群臣面面相覷,皇帝也心有疑慮。

黑夫卻一笑:“不奇,何以稱之為奇方妙術?”

隨即,他看向了隊伍末尾跟著的盧生、韓終二人,說道:

“此法是膠東方士集思廣益想出來的,我也不明白其緣由,大概有陰陽五行變化的玄妙?素聞韓終先生懂陰陽,善化物,還請先生為吾等解惑,何如?”

……

PS:這曬鹽的方法和現代不太一樣,用的是解池、海南那邊的五步古法,也就是淋鹵法,似乎更有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