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4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第2/3頁)

黑夫倒是一愣,他對這裏面的門道不太清楚,但周圍所有人都反復告訴他,封禪是自古就有的。

張蒼的師兄,膠東大儒浮丘伯就不厭其煩地說,遠古的帝王如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堯、舜、禹等都舉行過封禪儀式。

可今天,在泰山左近的長城上,張蒼卻戳破了這個謊言。

“浮丘伯雖然是我師兄,乃溫厚長者,當年對我頗有照顧,但他只學到了夫子的皮毛,未得真髓!”

接著,張蒼開始了一段邏輯縝密的考據,證明“封禪”並非古已有之。

“我在禦史府掌管天下圖書,翻遍了一切能找到的史籍,發現周天子曾令人考制度於四嶽,但泰山只是四嶽之一,並無特殊之處。而直到孔子之時,各國雖有祭祀所屬山川之舉,但絕無人提及泰山封禪,就連《論語》也從不提及。至多是魯侯、季氏旅於泰山,但那只是魯國自己的小祭。”

“直到近兩百年來,尤其是稷下學宮興建之後,封禪之說,才如雨後春筍。最開始只敢說堯舜禹湯周成王封禪,後來膽子越來越大,漸漸說伏羲、神農、炎帝、黃帝也封禪過泰山。而今,又憑空多出了許多年代比伏羲、神農還久遠的‘古之帝王’,什麽無懷氏之流,加起來居然有七十二王之多……”

“那些古之帝王真來泰山封禪過?為何史書無一言所載?非要到近世才重新被人發現!”

黑夫聽罷,卻不置可否,而是笑道:“浮丘伯說,《管子》裏有管仲勸齊桓公勿要行封禪之事,歷數之前七十二王封禪泰山,這又如何解釋?”

“也是假的。”

張蒼卻拂袖道:“《管子》裏的學問雖然廣博,但這本書,卻是稷下諸子假托管仲之名所作。文字相對易懂,全然不似春秋時文章之古樸,裏面提到的齊桓公意圖封禪一事,乃稷下先生虛構,而非事實。”

“這種托古言今的事並非孤立,就拿禪讓來說,什麽堯舜禪讓,也是古之無有,是墨者和子張氏之儒鼓吹出來的。他們虛構古事,寫了《唐虞之道》等文章,在列國傳散,認為只有禪讓才能終結混亂,結果燕王噲就上了當,禪讓子之,結果導致燕國大亂……我夫子當時就說過,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打住,打住。”

眼看張蒼的嘴炮從封禪轟到禪讓,要開始長篇大論的批判,黑夫連忙讓他停下:

“今日只談封禪,不提禪讓,你且將前者說清楚。”

張胖子一攤手:“事實如此,還能怎麽說?”

總之一句話,張蒼根據他的考證,以及對稷下先生們的了解,知道這群齊魯儒生、士人為了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什麽都敢編。封禪並非自古便有,而是近兩百年來,齊魯之人,特別是齊人的虛構。

所以才會有齊桓公封禪一說的出現,同時,也才會選擇在泰山進行封禪。

“泰山高麽?能高到登上去以後,就覺得天下群山皆小的程度麽?”張蒼問了黑夫這麽一句話。

黑夫搖搖頭,笑道:“會如此想的人,恐怕是因為去的地方太少,見識不太足……”

單論海拔,泰山其實一點不高,不如華山,更不如黑夫在塞外見到的賀蘭山,和秦國西邊青藏高原皚皚雪山比起來,更沒法相提並論。

但在齊魯之人的眼中,地處齊魯交界處的泰山,在一眾平原丘陵是鶴立雞群,這才是“天下”最高的山。

宙斯和希臘諸神為什麽住在奧林匹斯山?因為它是希臘人的山。

同理,封禪之所不在華山,不在嵩山,卻在泰山,只是因為,近兩百年來,天下的文化中心在齊魯,在稷下學宮。所以,齊魯地域性的神祇、山川,被說成了自古以來,全天下的信仰。

這是稷下先生們為自己心目中,最可能登天子位,蒞天下而撫四夷的田齊君王所準備的,是為未來統一國家準備的登基儀式。

後來,中衰的齊國已經失去了這個資格,但封禪理論卻被越來越多從稷下走出的士人傳播,傳遍九州,最後成了真理!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這個被強調無數遍的謊言,已經被天下知識分子接受,並頑固地認為這是真的,甚至連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也要反過來接受這套理論。

黑夫認可了張蒼的話,嘆道:“真作假時假亦真啊。”

他沒有傻到問張蒼,為什麽他知道封禪之事乃近世虛構,卻不告訴秦始皇真相?

因為,皇帝並不需要真相。

就跟群臣獻祥瑞,是一只巴掌拍不響,古代帝王封禪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天下士人認為這是真的,而秦始皇也需要用封禪來為帝國進行包裝,讓自己的功業得到天地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