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2章 入齊何見?(第2/3頁)

黑夫赴任前,照例從張蒼那搞了不少關於齊國的書,尤其是講山川地理的典籍文獻。原來,齊國八百年前剛受封時,人口是很少的,畢竟這裏是海濱鹽鹵之地,農業不好搞。多虧了太公望因俗而治,與東夷人相善,勸其紡織女功,極其工藝技巧,通魚鹽之利。於是遠近的夷人都來歸順他,就像錢串那樣,絡繹不絕,就像車輻那樣,聚集於此。

於是齊國便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的諸侯都得仰仗齊國,紛紛斂袂朝拜。

到了後來,齊國一度中衰,但管仲卻重新修治太公望的事業,設輕重九府,專門管理財富貨殖,於是齊桓公得以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從那時候起,齊國的人煙繁盛,大國地位,就奠定下來了。到戰國田齊威、宣兩代時,甄於極盛,齊閔王能和秦昭王並列東西帝,差點瓜分天下,靠的就是這雄厚的國力。

而近半個世紀來,秦和其他五國年年開戰,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齊卻奉行孤立主力,閉門而守。整整五十年的和平,讓這裏成了天下最安寧富足的地區。秦滅齊又是和平統一,所以齊地的繁榮,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黑夫對齊地的形勢觀察的不錯,王賁頷首道:“不錯,齊南有泰山,東有瑯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亦可謂四塞之國也,當初若非齊王建及後勝不戰而降,欲滅齊國,恐怕還要費一番氣力。”

黑夫記得自己四年多前入鹹陽時,正好在灞橋上見齊國君臣被俘入朝,十分淒慘,還當場撞死了一位不願受辱的忠臣。

而那投降的齊王建,也沒好下場,秦始皇對這些投降的六國君臣絲毫不客氣,他將齊王建安置在邊遠的共地,居處在荒僻的松樹、柏樹之間,當地官吏也鄙夷齊王,不供給食物,最終活活餓死……

至於後勝?既然全天下都已經歸秦了,這個家夥就再沒了用,被李斯將秦賄賂的金銀錢帛全搜刮一空,貶為庶民,流放到蜀郡去,再沒了音訊。

黑夫好奇的是:“齊人憐惜齊王建麽?”

“尉郡守聽聽就知道了。”

王賁一拍手,有個樂官和舞姬便從外面進來了,樂官鼓琴,舞姬大聲放歌:“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歌詞簡單,曲子哀傷而無奈,但齊人怨恨齊王建不早點與諸侯合縱攻秦,聽信奸臣賓客之言,致使國家滅亡的意思,卻再明顯不過。

等樂官舞姬退下後,王賁嘆道:

“齊王建雖昏庸,但死得淒慘,齊人且恨且憐,依然懷念著故國啊。”

黑夫深以為然,他一直覺得秦始皇這麽搞有些不妥,滅其國後,其實不必苛待其君,封個安樂公昏德公啥的,當豬一樣軟禁著,好過虐待餓死。

雖然當地百姓也恨昏君,可事情傳回來後,難免會生出一種悲憤之情,同仇敵愾之心,楚懷王就是最好的例子。只可惜那時候的他人微言輕,眼下六國君主差不多都死光了,而六國貴庶之怨恨未消,亡國的恥辱和悲哀依然縈繞在他們心頭,對秦的統治,自然消極配合。

這時候,王賁又問道:“尉郡守方入齊地,便知其險要形勝,入臨淄又何見耶?”

黑夫道:“臨淄甚富而實,且人口眾多。我的家鄉南郡,江陵城號稱朝衣鮮而暮衣蔽,到了臨淄,我才發現,此地遠勝於江陵,不亞於鹹陽。盡管來時天氣不好,入了城後,走在塗道上,卻真的是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

有點後世十一國慶去古城景點的感覺,看啥風景啊,光看人了,不過黑夫早就習慣了,只是在王賁面前故作感慨。

王賁笑道:“尉郡守是剛好趕上集市日了,不過你途經的,只是外圍不算擁擠的街巷,若出了府邸往北,便能到臨淄最繁華的莊、嶽兩條街道,每逢開市,都要敲滿三百下鼓,散集時,敲三百聲鐘,十分壯觀,就算不是市集日,平常也是朝滿夕盈。其民無不吹芋鼓琵、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蹴鞠者。”

這些人裏,有無償表演自娛自樂的,也有類似後世賣藝者的人,擺了個攤位,吸引人停下來觀看,討一點賞錢。

而秦蜀之丹漆旄羽,江漢之皮革骨象,吳越之楠梓竹箭,燕趙之魚鹽旃裘,魏韓之漆絲絺纻,都在臨淄莊嶽之市匯聚交易,人來人往,聲音嘈雜,塵土飛揚。當然,這一切也並不是免費的,據說一月之內,莊嶽之市便能得市租千金,巨於鹹陽、邯鄲……

“難怪我一路所見,都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人眾殷富,寬緩闊達,這就是齊人的特點,他們通常是市民、工商、漁夫,做了幾百年生意,較少農耕的固守心態,想象力豐富,不喜歡法律限制,日常生活豐富多彩,簡直是只知道耕戰打仗砍人頭的秦人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