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第2/2頁)

雖然不喜歡趙氏,但秦始皇又不得不承認,秦與趙,同是流著嬴姓血脈,似乎都有一種向外開拓的動力,秦霸西戎,拓土千裏,趙襄子、趙武靈王也連續擊破代、中山、樓煩等戎邦,北拓數千裏。

但秦始皇也沒有太當回事,因為他將要開辟的疆土,將數倍十倍於趙襄子、武靈王!

在恒山停留數日後,秦始皇北至代城,巡視與匈奴、東胡相鄰的高柳塞,又經由平城,在七月中旬,抵達了雁門郡首府善無……

這一趟巡遊,剛好一個月,而黑夫從北地郡遞來的回復,也送到了秦始皇案前。

秦始皇拆開一瞧,發現黑夫在一開頭,就義正詞嚴地宣稱,廷尉說的沒錯,法不立,亂亡之道也!秦吏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民間淫祠絕不容姑息!

可以罰有淫祠的裏正、伍老各二甲,這樣一來,裏正、伍老會積極制止民間私祭。

秦始皇搖了搖頭,他當然看得出來,黑夫這是不得罪李斯,順便宣揚自己的政治正確呢!

不過,接下來黑夫卻話鋒一轉,說起了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故事,他以為,蒙恬將軍說的也沒錯,代北之人對李牧懷念,是因為李牧為百姓抵禦匈奴入寇,這份記憶是難以抹殺的。所以,光禁止民間私祭不行,還得給民眾宣泄的地方。

黑夫提起了南郡和北地的“忠士墓園”,裏面埋葬的,是秦始皇登基以來,在統一中戰死,卻難以辨別其屍骨的秦卒忠士,還由郡尉親題“永垂不朽”四個大字……

“然古人雲,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在臣看來,諸夏冠帶之國之戰,實為兄弟之爭也,今海內一統,合七國為一家,當再無齊人、趙人、燕人、楚人、韓人、魏人之分,天下皆為秦民,亦可稱之為華夏之人!”

對華、夏,秦人當然是承認的,還將秦與戎狄生的孩子稱之為“夏子”,以同純粹的戎狄後代做區別,黑夫的說法沒毛病。

“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今冠帶之國已一於陛下,內戰已熄,然外戰方啟……”

“匈奴、東胡之輩,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發左衽,人而獸心,其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隨畜,射獵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絕外內地。”

“陛下欲為天下人報胡戎內擾百年之仇,使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一如齊桓、管仲為燕國北禦山戎入寇,有諸侯相隨,此戰已非關西秦民之戰,亦非北疆數郡之戰,而是天下人之戰!”

“陛下欲一天下之力伐匈奴,莫不如在邊郡新設一公祠,名曰‘靖邊祠’,祭祀千百年來,為抵禦戎狄侵辱,開疆拓土之諸夏人傑!齊之管仲、秦之由余、趙之李牧皆可在其中,使郡縣四時帥百姓祭拜諸君,由此可使黔首知諸夏實為一家,而戎狄為外敵!”

整篇文章結束於一段誠懇的話:

“尊王攘夷,內諸夏而外夷狄!此臣之願也!”

“內諸夏而外夷狄,說得好!”

秦始皇一口氣讀完後,看了看李斯,又看了看蒙恬,還有一旁的趙高,嘆了口氣,將奏疏給了他們,然後,說了一句讓趙高暗喜,讓李斯心驚,讓蒙恬詫異的話:

“黑夫,從未讓朕失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