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7章 駿馬(第2/2頁)

良家子們從各縣買來的坐騎,多是肩高五尺八寸到六寸的劣等馬。而牧師苑所馴養的戰馬,好歹達到了“六尺”的及格線,且年齡普遍在十歲以下,若能得到一匹當坐騎,對滿心殺敵立功的良家子來說,真是平添一大助力!

於是,三百良家子便捋起袖子,紮緊腰帶,躍躍欲試。

讓這些年輕人去和剛交配完的戰馬折騰,黑夫則在本地縣尉公孫白鹿的引領下,巡視起整個牧師苑來。

秦畢竟是牧馬起家,馬政方面做得很不錯,起碼比某個“對外戰爭勝率百分之七十”的朝代強多了。牧師苑裏馴養的戰馬,都有驃悍的精神和充沛的元氣,長期在牧場上奔跑,使得他們帶有幾分殘存的野性。

公孫白鹿給黑夫介紹,為保證戰馬的良好的奔跑速度和耐力,苑嗇夫要對馬駒進行嚴格的訓練,同時也規定了飼料的使用標準。

“律令有言,從牧師苑所募馱馬,需在五尺八寸以上,戰馬,則需六尺以上!”

如被募集的戰馬不符合“戰馬”所具有的素質,要根據有關的法律懲罰管理馬匹的各級官員,還是老規矩,罰款!縣司馬罰二甲,令、丞也各二甲,半年工資就這樣沒了。哪怕符合了標準,在秦人最喜歡的“課”,也就是比賽中得了最後一名,一樣要罰款,對掌管軍馬的人要罰二甲,並革職永不續用!

黑夫不由感慨,年度績效評估,真是從古就有,且專門考核國家公務員,想偷懶怠政?太難了!

所以就黑夫所見,縣司馬幾乎是住在牧師苑的,而苑中的苑令、苑丞,也不顧身上沾著的馬糞,細心巡視每一個牧場。

不過平心而論,即便秦朝的馬政十分細致,即便秦地已是“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但在黑夫眼中,這些戰馬仍算不上良駒。

牧師苑的戰馬,大多是體型較小的蒙古馬、河曲馬,或者兩者的雜交品種。肩高基本在六尺到七尺之間,每高一寸,就算優良一個等級。

七尺的馬,中原罕有,所謂“千裏馬”便是用來形容它們的,秦穆公時的伯樂為了找這樣的馬,東北西跑,煞費苦心,還玩出了“千金市馬骨”的故事。

八尺的馬,恐怕要到蔥嶺以西才能找到。

“中國無良馬啊。”黑夫巡視一圈後,不由感慨。

“以郡尉之見,如何才稱得上是好馬?”公孫白鹿對黑夫這個南方人對馬匹的高標準有些詫異,不由發問。

黑夫道:“陛下有一匹肩高七尺五寸的駿馬,養在上林外苑,這已是最好的馬了,據說是數年前,烏氏商賈從匈奴、河西,花費了和這匹馬一樣重的絲帛才換來的……”

公孫白鹿聽聞,眼前一亮。

黑夫卻又道:“但此馬是閹割過的,無法繁衍,再過十年,它死去後,類似的駿馬,便再難尋覓了。”

匈奴、月氏也是鬼精,雖然不斷向中原輸入牲畜,但優良馬種,卻決不允許外流,即便要賣,也先閹割過……

這也是黑夫對河西、河套乃至遙遠西域眼饞的原因了,烏氏倮說的沒錯,匈奴、月氏的馬匹,的確比中原要好。而蔥嶺以西的大宛天馬,更是匹匹神駿如龍!若能引入,中原的戰馬品種,便能好好改良一番。

就在黑夫於牧師苑長籲短嘆之際,已被匈奴大當戶“請”到賀蘭山闕的陳平,卻目瞪口呆地看到,匈奴的冒頓王子,騎著一匹肩高八尺,渾身赤色的高大龍駿,從他們身邊飛馳而過,正要去迎接他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