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1章 良弓(第2/2頁)

雙方就這樣謹慎共事,相忍為國,微妙的平衡,豈能被幾畝冰雹砸壞的宿麥破壞?

道不同不相為謀,陳平和共敖有點相互看不上,接下來的行程裏,二人關心的事也各有不同。

陳平在觀察路邊田地數量,暗暗計算,發現這是沿途諸縣土地最平坦,水利最好,農民也最勤奮的。

“我聽說,涇陽隴口以西,皆為牧地,草肥水美,唯獨涇陽在其東,獨耕一縣,可給烏氏、朝那、蕭關軍食。北地安定,系於此也……”

反過來,烏氏、朝那海量的牲畜,也為涇陽牛耕提供了助力,涇陽家家戶戶,要麽有牛,要麽有馬,春耕時節省了很多人力。

“郡尉未來用兵於北方,涇陽、漆縣必為糧倉,屯田屯糧之事,今年便要立刻著手!”

陳平心裏算盤打得噼裏啪啦,他如今雖距離宰天下還早,但幫黑夫宰一郡軍務糧秣,做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而共敖好武,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光景。

他發現,不管是路過的行人,還是本地的農夫,竟多是騎馬出行!那些在路邊的青壯年,穿著戎狄的袴、褶,卻朝黑夫行標準的中夏揖禮,他們腰間掛著短刀、長劍,甚至還有人背著弓,都臂健腰圓,比他這個南方人高了一個頭……

“此地百姓,尚武成風啊。”

共敖對黑夫如此感嘆:“即便是耕田的農夫,也佩戴武器,隨時能開弓射箭的架勢!勝過南郡遠矣!”

“不如此,關西秦兵如何能橫掃關東六國?”

黑夫笑道:“北地、上郡、隴西,皆迫近戎狄。雖有長城隔開,但當地人也必須修習戰備,才能抵禦戎狄的不時襲擾。加上夏戎雜處,沾染了戎人以戰死為勇,病死為恥的習性,本地男子皆高上氣力,能騎馬,喜刀劍,擅長射獵。”

陳平也頷首道:“不錯,故古之《秦風》,《車轔》、《四載》、《小戎》之篇,皆言車馬田狩之事。說的就是隴西的習俗,北地亦如此,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也。”

雖然燕趙之士也慷慨悲歌,但他們更喜歡的是私鬥,關西秦人則不同,被商鞅之法馴化得只樂公戰,不敢私鬥!

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眾素質,自然就成為秦國的重要兵源地。

而作為中原移民最多,編戶齊民最眾的一個縣,涇陽更是黑夫選兵擇將的首選!

他對陳平、共敖兩名親信道:“我欲以歸化戎人為獵犬,為我取塞外狡兔,可再忠誠的狗,也是獸類,野性大發起來,也會咬人。我還需要一些良弓,握在手中,不但能射下高空飛鳥,還能隨時瞄著獵犬脊背,讓它們不敢反叛……”

下午,抵達涇陽縣城時,縣尉等人已在門口相迎,黑夫與他們客套了幾句後,便下令道:

“立刻去縣城及各鄉,招本地擅騎射,尚武功的良家子來見!”

黑夫欲得的“良弓”,正是關西秦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良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