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4章 血淚之路(第2/2頁)

但好景不長,到了爰劍曾孫忍季父做豪酋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跡,於是兵臨渭首,掃滅殘余的群戎,也對族群日益昌盛的羌人大肆打擊,使之四分五裂。

“從那時起,羌人便分成了三部。”

李信讓屯長攤開刻畫在一張羊皮卷上的地圖,指著地圖東北角,黃河以東地區道:“部分羌人與群戎混居於此,此為其一,這也是右庶長提議奪取的地方。”

這便是後世的蘭州一帶了。

李信又指著地圖西北角的水道和大湖道:“這是湟中、西海,羌人豪酋忍季父帶著部落遷徙至此,河湟羌人最眾。”

他的手指隨即又指向南方:“又有羌人數部,沒有去湟中,而是選擇南遷,出賜支河曲西數千裏,進入蜀郡以西,在高山深壑間散居,或為牦牛種,秦稱之為越巂羌;或為白馬種,秦稱之為廣漢羌;或為參狼種,秦稱之為武都羌……此為其三。”

聽完之後,黑夫只覺得,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慘!

羌人的歷史,幾乎就是一卷被秦奴役,被秦追打的血淚史,而他們被逼得逃離家園,或西或南四散遷徙,簡直是一出“血淚之路”。

說完羌人聚居的三大區域後,李信又點著地圖最中央的黑框道:“枹罕在此,扼守離水、洮水之間的走廊。”

“走廊?”

“然,離水西面為高山,洮水東面為秦塞,有長城阻隔,唯兩水之間地勢較低,是羌人遷徙的南北沖要。”

黑夫這下聽明白了:“將軍在枹罕立塞,除了就近監視湟中諸羌,還想要阻止三地羌人往來聯絡!?”

“然也!”

李信道:“本尉對湟中並無興趣,但我以為,羌人四分五裂不足為懼,可若像兩百年前一般,在無弋爰劍手下合一,與秦作對,則西羌之患,不亞於當年的義渠!”

他的判斷是沒問題的,據黑夫所知,雖然眼下羌人看似無害,但再過兩百年,至兩漢之際,羌人果成大患,整個隴西,甚至連關中都飽受其苦。

而若能增築枹罕塞,使之變成城池,甚至將長城延伸至此,便相當於隔絕了三地羌人。

黑夫拱手:“將軍不以羌人四裂弱小便輕視,真有沉穩大將之風了。”

李信搖了搖頭:“信覆軍辱國之人,豈敢再狂妄傲慢?”

不過,眼下李信也有發愁的地方,枹罕塞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維持其存在,並改善戍卒生活,勿要再使逃亡的情況出現,卻又是一個難處。

再者,這一屯戍卒好不容易才熟悉了本地環境,一歲而更,又換上新人。

“我倒是有一個主意,或能解決這難題。”

在細細了解本地狀況後,黑夫也不失時機,提出了一個算不上新穎的想法。

見識過高鞍馬鐙之利,李信挺期待黑夫源源不斷的主意,抱拳道:“信願聞之!”

“很簡單。”

黑夫指著枹罕塞之外,離水邊的開闊谷地道:“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