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2/2頁)

李斯也與群臣一同下拜,但低頭之際,嘴角卻露出了無人察覺的笑意。

這不僅是他和王綰未來的右丞相位之爭,也不單是一場封建郡縣之爭,也是法儒之爭。

這幾個月來,儒家博士們的上躥下跳,終於被一棍子打醒了,皇帝最信任的,依然是法家之政。

而他李斯,永遠簡在帝心!

……

四海歸於殿內,諸郎群臣叩拜,稱頌皇帝的決策,秦始皇的耳中,卻恍然響起了過去二十年來,一直縈繞耳邊的話語。

“秦王政,你還記得……歷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志向麽?”

“朕記得,朕已實現這一志向。”

他雙手捧起和氏璧雕琢而成的玉璽,並重重蓋在了詔書之上!

“更宏大的志向,曠古絕倫的偉業,將在朕手中實現!”

如果說天下是一輛馬車,那麽皇帝便是禦者,振長策而禦宇內!

他揮動鞭子,要將天下帶離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分封—分裂”道路,將九州生靈,帶到一條全新的通途上!

詩雲:“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儒生稱贊周政,但在秦始皇看來,那不過是那是陳腐守舊之道。

而秦道,是法後王之道,是推陳出新之道,是不論君子小人,皆能各盡其才之道!

亦是萬世一系之道!

縱然有黑夫那天的進言,讓他有了一絲小小猶豫,但秦皇心堅似鐵,他不允許反復,亦絕不走回頭路!

他的目光永遠向前,越過一個個頭戴高冠、武冠的頭顱,看向了殿門外,看向了遠方。

秦始皇仿佛看到了手戴鐐銬的六國俘虜,趟著渭水渾濁的波浪,在鹹陽北坂的黃土上,修築新的巍峨宮殿。

他看到函谷關東開,十二萬戶六國豪貴、百姓正拖家帶口,紛沓西來。

他看到天下之兵被一一收繳,以鄰為壑的關梁河防一個個被隳垮,大河不再為患,昔日險阻遂成坦途。

他也看到了自己治下,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

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五嶺,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而在厲門、九嶷之南,還有一片未知的茂林海濱等待秦人去探索。

他還看到章台街兩側,各官署的小吏正將他的詔書副本封好,交到郵傳手裏,舟行車走,發到各地,交付給三十六個郡、上千個縣的守、令、丞手中,接著又繼續往下傳遞,由鄉嗇夫、裏典大聲向目不識丁的百姓們宣讀。

隨之而來的,將是三千萬黔首的齊聲高呼。

“陛下萬年!”

“秦萬年!”

……

秦始皇車輦出殿遠去後,今夜不必輪值的黑夫,依然在原地站了許久。

“皇帝以為,他能斬斷封建—分裂的死結,帶著天下走上一條新的道路。殊不知,中國兩千年的治亂輪回,現在才剛剛開始!”

可以苛責麽?恐怕不能。

黑夫陷入了沉思:“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古人還是穿越者,都只能從已知的歷史裏尋找答案。”

“後人看到秦的速滅和漢推行郡國並行的好處,會思考秦行分封,是否能走上不同的道路。但秦始皇、李斯,他們看到的,卻是周推行分封導致的大亂世,以及秦國冊封蜀侯引發的蜀中三叛啊!”

不過話說回來,皇帝今日所做的決策,在大方向上,是沒有錯的。

雖然很容易車速太快折了腰,雖然他的固執會加劇矛盾的尖銳。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這位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此刻做出的抉擇,即便不盡善盡美,難道就不值得被尊敬麽?

黑夫發現,自己竟不由自主地為帝國的未來擔憂……

雖然個人的性命榮辱才是最重要的,但身處體制之內,不可能做到漠不關心,聽之任之。

這時候,他也走下了階梯,順著宮廷的中軸道,來到了章台宮門外,郎衛也是有假期的,黑夫已經入宮宿衛十天,總算迎來了一次難得的休沐。

不曾想,宮門之外,卻有一個人攔下了他,拱手道:

“中郎戶令!三年未見,方才在殿上時,都不認識我了?”

看著眼前這個公乘打扮,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黑夫一愣,旋即一喜。

“原來是巴兄!”

正是在南郡夷道巴人叛亂時,與他攜手平定叛亂的巴忠,巴寡婦清之子!

不過,這位礦老板的兒子,怎麽跑鹹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