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2/3頁)

曾經以一國之力與周王和中原諸夏分庭抗禮,到了戰國,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強楚,就是從丹陽、藍田之戰起走向衰敗的。

也難怪屈原那麽痛心疾首,他不巧生在了一個楚國衰敗的節點上。

此時才是一月中,距離入鹹陽的期限還早,黑夫讓車隊拐了個小彎,本想去瞧瞧藍田故戰場,卻不料還未走近,就被一隊巡邏的秦兵攔了下來。

一番問詢後,黑夫才知道,原來前方的故戰場,如今已是“中尉軍”的駐地。

他入關之前好好做過功課,所以知道,秦國的關中畿內之地,有三軍駐守。

其中,黑夫很可能要去赴任的郎中令軍,為秦王的親衛軍官團,有郎官七百,郎衛三千,駐於宮中。

還有衛尉軍,負責鹹陽城及近郊的守備、治安,人數一萬。

此外便是中尉軍了,中尉軍作為內史地區的衛戍部隊,又分為數個都尉,不僅有武關都尉、函谷都尉鎮守關隘,還有藍田都尉、臨晉都尉、雍縣都尉等,人數不少於五萬。

這一帶是藍田都尉的營壘,黑夫他們差點闖入軍事禁區。

好在他只是無心,又有左庶長的身份在,只被那隊中尉兵告誡了幾句,便放他們離開了。

黑夫在車上回首望去,遠遠看到藍田中尉軍的營壘整齊,旌旗招展,將士操練之聲不絕於耳,當是秦國較精銳的一支部隊。

他們駐守於藍田,想來也是為了避免百年前楚軍攻至此地的事情再度發生吧。

可惜歷史上,秦國的關防,還是從武關、藍田被一路攻破的。

而且還是楚國人……

這個小插曲後,他們繼續沿著灞水北行,到了這裏,算是進入鹹陽郊區了。卻見此地一馬平川,黃壤千裏,沃野彌望,時值春耕農忙時節,關中的老秦人都在地裏忙活。

今年的年景不錯,開春雨水充足,地裏的冬小麥已郁郁蔥蔥,風一吹,嫩綠色的麥苗起伏不定。那些光著的田地裏,粟、菽也已經種下。田邊溝渠也錯落有致,官府組織修繕的水利工程,可將灞水引到這裏灌溉莊稼。

就黑夫所見,幾乎每一家人,都是用的牛耕,只不知是自己家的耕牛,還是裏中借來的。

他聽聞,關中多水利,又興牛耕,精耕細作下,畝產是南郡的兩倍!秦軍伐魏伐楚吃的軍糧,一半是從關中運出去的,不知道葉騰來做了內史,推行堆肥漚肥之法,可否能讓關中糧食產量再上一個台階?

他們路過時,田間的農夫一邊播種,還一邊唱著樸實的秦腔民歌……

“大王之政,朝夕不懈。憂恤黔首,勤勞本事。除疑定法,鹹知所辟。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雖然都是歌功頌德之言,但眾人還有氣力唱歌,說明平日是能吃飽飯的。而且每個人臉上,雖然被太陽曬成了與黑夫一般的古銅色,但都洋溢著笑容。

既有為打仗能告一段落而高興,也有首都近郊民眾身處天子腳下的自豪感,見了路過的外來客,都大聲呼喊著打招呼。

“這些農夫為何滿臉得色,換了在南郡,春耕完了,只想趴在草裏睡覺,哪還有力氣叫嚷。”桑木有些想不通,問黑夫道。

“你別小看這些農夫,說不定裏面隨便喊一個出來,爵位就比你高!”

跟著黑夫兩年多,桑木爵位也慢慢升高,眼下是不更,他有些不信,停車飲馬時就問了在亭舍閑聊的老農。

結果老農輕蔑地看了這個沒見識的外地人一眼,用濃厚的秦腔笑道:“官大夫。”

這下桑木服了。

黑夫對他道:“關中子弟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幾代人積累下來,就算每一代人升一級,也不得了。”

“想來其家中也十分富裕啊。”

彥不由打起了小九九,頓時覺得,車上拉著的兩千斤紅糖,肯定能在鹹陽及關中賣個好價錢!

走過連綿不斷,雞犬相聞的數十個富庶裏閭後,一座橫跨灞水的石墩木橋也出現在一行人眼前……

此橋長達百步,橋頭有高聳的華表,橋上每個石墩都雕刻著各種瑞獸,遙望對岸,則見築堤五裏,栽柳萬株,好不壯觀。

從藍田過來就一直與他們同路的幾個關中小吏熱情地向黑夫介紹道:“這就是灞橋了,過了灞橋,再從灞上渡渭水,鹹陽便近在眼前!”

不過,就在一行人要登橋時,卻打灞水西岸開來了一支全副武裝的人馬,個個表情嚴肅,披甲帶劍,強弓勁弩架在橋上,看其旗號,竟是守衛鹹陽的“衛尉軍”!

衛尉軍千余人,將灞橋占住,並宣布灞橋今日戒嚴,要到午後才能通行!

“衛尉軍都出動了,難道是秦王出行?”

黑夫眼皮一跳,又見那個領頭的秦將眼熟,走近一瞧,竟是自己在滅魏之戰時的老上司,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