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9章 與時變化(第2/3頁)

“可是,等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不端不坐,割不正弗食。子路便問:‘夫子為啥現在與在陳、蔡受困時不一樣了?’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樣做是為了偷生,今天我這樣做是為了講義!’”

“敢問樂正子,此事又是真是假?”

樂正禮更氣:“此乃墨者汙蔑先賢之言,是為了誹謗吾等儒者饑時,則不辭妄取以活身,飽時,則偽行以自飾。你師承孔鮒,焉能不知?”

“此事雖也是假的,但卻與吾等如今的處境何其相似啊。”

叔孫通一改之前阿諛秦王時的笑容,忽然嚴肅地說道:“秦素來不喜儒生,商鞅還曾焚詩書,說什麽一人學詩書得到獎賞,則萬人效仿,國恒弱。將儒者推崇的禮樂、詩書、孝悌、修善、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貶斥為六虱,認為國家必須去除六虱才能強大!”

“今日秦王雖征辟汝等為博士,不過是作為花瓶擺設,實則依然以商鞅之法治國,汝等看到周圍官員、將軍看儒生的眼神否?皆鄙夷也!”

樂正禮和漆雕染何嘗沒有這種感覺,便停下痛罵,先聽聽叔孫通的想法。

“孔子言,南蠻北狄交侵,中國不絕如縷,眼下,亦是儒者不絕如縷之時!生死皆系秦王一念之間,秦王喜,則儒者詩書活,秦王惡,則孔子之道絕!”

“我夫子不欲投秦,已經觸怒秦王!今日之事,危於孔子困乎陳蔡之間!我為了打消秦王之怒,為了救下孔氏之儒乃至於魯地、天下之儒,才不得已諛秦。我沒記錯的話,二位在楚國、魏國尚存時,也沒少痛罵秦乃棄禮樂而上首功之國吧,還說秦王殘暴,真桀紂再世也。如今卻跟在秦王身後亦步亦趨,為其唱和大韶之樂,將其與古之聖王堯舜相提並論,與我有何區別?”

樂正禮吹胡子瞪眼:“你這孺子,竟將吾等與你相提並論!”

叔孫通大笑:“有何不同?你我偷生於一時,不過是迫於形勢,是為了能躋身秦王朝堂之上,潛移默化,讓秦摒棄成見,重用儒者博士,光大儒學做準備。”

“我聽說,南方之墨不知變通,一味堅持非攻兼愛,已亡矣。反倒是秦墨助秦滅楚,將得大用。故當今之世,能變者生,固守者死,此所謂與時變化也!二君,難道不是如此麽?”

這話雖然聽上去有些不對味,但二人不得不承認,叔孫通說的有道理,但終究還是不能容忍叔孫通這種行為,嘆道:“吾等再怎樣,也不至於編造篡改孔子之言,汝行不合古義,雖然不至於讓人鳴鼓而攻之,但道不同,不相為謀!”

言罷,兩人推開門,拂袖而去。

叔孫通站在原地大搖其頭:“真鄙儒也,能偷生,卻食古不知時變,這般做派,遲早也會被秦王嫌惡。儒生多是彼輩人物,又多門派之爭,不能同舟共濟,今後恐怕真的要在秦國朝野,淪為邊角了,我輩中人,真是恰逢季世,長夜漫漫啊……”

他在這仰天而嘆,卻不防,門外響起了一陣拊掌聲。

黑夫一邊鼓掌一邊走了進來,對叔孫通笑道:“先生看似面諛大王,原來有如此深意,是想讓儒家棲身朝堂,繼孔子之絕學,以便今後發揚光大啊,年紀輕輕便有此志,真是讓我另眼相看!”

……

夜間回住所的路上,叔孫通有些惴惴不安。

自己因為知道樂正禮二人脾性,才敢對他們說那些話,卻不曾想,竟被一個秦吏給聽了去……

這些事傳出去,倒也不會惹來殺身之禍,只是這樣一來,他叔孫通到了鹹陽以後,就不好再裝糊塗了。

而且自己的心境讓人知曉,終歸不太舒服。

那秦吏倒是沒恐嚇要挾叔孫通,只是請他速速跟上秦王車駕。

叔孫通忐忑地請教了他的姓名。

“南郡安陸縣,黑夫。”

“原來他就是黑夫!”叔孫通心中暗道,一擡頭,已經到了自己暫居的酒肆。

淮陽雖然已被秦軍占領,還作為陳郡的治所,派遣重兵駐守。但統治時日尚短,無論是驗傳制度,還是客舍郵驛制度,都未能及時建立,所以城內的市井生活,還是過去那一套,只是城門排查嚴密了些,並且夜晚宵禁,但其間的魚龍混雜,暗潮湧動,秦人也無法厘清。

比如他叔孫通,看似一個去面諛秦王的軟骨頭儒生,可他和其師暗地裏的社會關系,與六國士庶錯綜復雜的交情,秦人又哪裏查得清楚?

再說這看似尋常的酒肆之中,說不定,還藏了秦國的逃犯呢!

叔孫通進門後,才將門合上,一柄短劍便悄無聲息地頂在了他的後腰上!

“好一個叔孫通,自稱為吾等去探查秦王守備虛實,如今倒好,竟成了秦國博士了!真是個欺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