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2/3頁)

眼看戰車占了上風,楚軍士氣更振,步卒們的步伐也加快了起來!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在右廣之後,項氏族兵也唱起了《國殤》,縱然對面的秦軍數量與己方突擊部隊相差無幾,即便他們旗幟遮天蔽日敵眾如雲,即便那飛箭如雨點般交墜而下,但楚人哀兵,卻依然奮勇爭先,不斷向前邁進!

由項燕言傳身教的項氏族兵,時常被他以這百年來楚人所蒙受的國恥激勵:從垂沙、藍田慘敗,從楚懷王被秦羈押不返,到鄢郢之戰數十萬楚人死於非命,再到頃襄王屈辱東遷,最後是屈子滿懷悲憤地投江。

過去一百年,對秦國而言,是鬥志昂揚的崛起之路,可對楚國而言,卻是一次次沉淪失敗的墜落之路,楚人貴族大多深以為恥……

“百年國恥,一戰雪之!替本將奪下王翦的大旗!”

項燕的命令傳到了所有人的耳中,在貴族將領的帶領下,對“國恥”雖有些懵懂,但也認定秦人是入侵家園,欲奪自己妻兒田地的楚卒們,跟著發出了更嘹亮的楚歌!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數萬人奔跑踐踏,使得戰場上塵土飛揚,與車騎以及南北兩處戰場揚起的風塵匯攏一處,遮住了才剛剛放晴不久的天空。

這注定是天翻地覆的一戰,或許此役之後,全軍將士捐軀茫茫原野,但縱然一去不返,他們也不曾後悔!

帶著這種氣勢,項氏族兵、淮南、江東之兵呐喊著,向前沖鋒,重重地撞到了薄弱的秦軍陣列!並一舉擊破了這支秦軍!

然而,當眼前這支秦軍飛速往兩側“潰退”,當後方遮蔽戰場的煙霧幕雲完全消散後,縱馬靠近觀察戰場的周文,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

王翦大旗龍旗羽葆,清晰可見,然而擋在他與楚軍之間的,竟還有一支數萬人的方陣,借著前方軍隊的遮蔽,他們已經布陣完畢!

這支秦軍,約有四萬人,分為四部,排列成前、後兩陣,前鋒三軍,右軍依托小山布陣,左軍旁靠溪水布陣,左右軍中間,中軍橫列展開。

方陣最前端是散列弩兵橫隊,每列數百人,共數千人,軍士不穿鎧甲,手持弓弩類遠程武器,靜靜地單膝跪在地上。

之後則是步卒,依據長兵在前、短兵在後的陣法,攻守兼顧,滴水不漏。此外在陣列的左右方,還各有數列弩兵橫隊,分別外向排列,防止敵軍從兩翼的襲擊。陣型復雜,大陣套小陣,組合在一起,變換自如。

前鋒三軍之後,後衛一軍集結在前鋒三軍的結合部,作支援依托,也是王翦軍幕指揮所之所在。其儀仗鮮明,敬衛森嚴,傳令騎士進進出出,金鼓旗幟變換有序,宛若燈影戲中幕後牽線的手,指揮各軍團各軍陣移動,如影隨形。

秦軍的精銳,使周文震驚,秦軍的布陣,使周文繚亂,他意識到眼前的秦軍非同一般,當是精銳中的精銳!

更讓周文不寒而栗的是,他發現,這支秦軍打著的,正是本應該被吸引到北部戰線,那數萬“關中兵”的旗幟!

“究竟孰真,孰假?”

周文隱隱意識到,先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一個圈套,便立刻讓人去告知上柱國!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前方軍隊的步伐並未停止,楚人們雖微微愣神,但還是在將尉的勒令下,繼續向前進發,想要像剛才一樣,擊破這支秦軍,擒殺敵方主將!

面對如浪潮般湧來的楚軍,這些秦人沒有畏懼,他們肩並肩,甲挨甲地站在一起,宛若一體!

不知是誰帶頭,與對面的楚歌相對,一曲秦風從這數萬人的秦軍處唱響。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風高亢,與對面悲壯的楚歌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這是字正腔圓的秦音,是正兒八經的關中話。

周文明白了,這些人,才是從內史、隴西征召的關中子弟,也就是所謂的“老秦人”!

自商鞅變法後,他們已經經過六七代人的軍爵傳承、戰爭洗禮。

世代軍功積累百年後,五萬人中,無不是有爵者,最低的也是公士。

這五萬人皆為青壯,從小就被父輩灌輸,私鬥為恥,公戰為榮,自己的一生,唯有耕、戰兩事而已!

他們為自己的身份驕傲,他們為自己的功爵自豪,他們是秦國軍隊最核心的力量,意志極其堅定,面對楚軍狂風駭浪般的進攻,巋然不動!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跪射弩兵萬箭齊發,殺傷了大量楚人後向兩翼散開,而後方的戈矛手有條不紊地上前,怒喝一聲後,將戈矛橫放,阻止一切試圖靠近的腳步,而秦人布置在陣中的弓手,亦在不斷發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