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3章 兵成(第2/3頁)

這時代軍隊的陣法變化,還是“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這些,黑夫做更卒和在軍中時,早就練得快吐了。

這之後,便是較為復雜的金鼓旗幟,好在所有人都有過一到兩次的服役經歷,已有基礎。只花了十天,他們對步、趨、騖、將、帥、伯之鼓皆已熟悉,低旗則急趨,連飆則奮擊,看上去有點軍隊的架勢了……

“吳子言,每變皆習,乃授其兵。”

直到七月底,黑夫才打開了縣武庫,將兵器分發給眾人。

兵法裏說:“教戰之令,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

黑夫讓各屯長按照兵卒各自的身體素質,給他們分發兵器,但五兵比例必須合理,以應對不同的戰術需要,於是在五百人中,持戈、持戟、持矛、持劍盾和持弓弩者,各為百人——弓弩兵需要大量訓練,所以已在靶場由小陶訓練一個月了。

《吳子》又言:“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於是黑夫也完成了最終的征召,在前、後兩曲之外,補全了自己的中軍。

中軍人數雖然不多,但種類卻很復雜,季嬰作為傳令官,率十人溝通前中後三個部分。涢水鄉廄典虞朔為騎吏,率十騎為哨探。

如果說前後兩曲是雙手,那麽傳令兵和斥候騎從,便是黑夫的喉舌、眼睛。

曾經和黑夫一起當做更卒的士伍“牡”,是個高大的漢子,黑夫讓他和幾個同樣高大強壯的兵卒幫自己持旌旗,又十人負責鼓車,這算“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

曾經和黑夫打過交道的縣工師適,被征召從軍,黑夫讓他帶著百名商賈、工匠管理軍械、糧草、被褥等輜重。會醫術的蔔乘帶著十個人作為醫護急救之士,這算是“弱者給廝養”。

此外,黑夫身邊,還有獄吏樂作為軍法吏,來自朝陽裏的公士去疾為書佐,這也算“智者為謀主”。

如此,眾人持兵刃又練習了五天,黑夫詔令各部軍吏,決定進行了第一次千人合練!

……

八月初五這天,正值秋收前夕,受到黑夫的邀請,縣令、縣丞及城內諸吏都來城南墻垣上觀看。

縣城附近的公田已一片金黃,再過幾天就可以收獲了,而在微瀾的護城河外,被水稻田包圍的城郊空地上,千余兵卒站成兩部分,單膝跪坐地上,靜待命令下達。

城頭上,小陶所率的一百短兵親衛亦換上了新裝,一屯劍盾兵背著蒙皮的盾牌,將隨身利劍擦拭得熠熠生輝;一屯弓弩兵亦背負弩機,仿佛隨時可以射向敵人。更有牡等十名壯者持旗幟站於黑夫左右,大旗隨風飄揚,十人卻站立紋絲不動。

眼看時辰差不多了,黑夫便親自在城頭敲響了大鼓!

隨著第一次鼓點敲響,兵卒們開始重新列隊,向左右散開,呈現作戰隊列。

第二通鼓後,兵卒們前排執劍盾、後排持矛戟,聽東門豹和利鹹的號令,聞鼓則進、重鼓則擊、金之則止、重金則退,一時間劍盾如山,戈矛如林,蔚為壯觀。而且從城頭看去,整體亦井然有序。

三鼓、四鼓已過,兵卒們額頭上隱隱有汗水,卻依舊飛快地重新集合起來。隨著黑夫第五通重鼓敲響,他們開始排成軍隊列,依次從城下整整齊齊地走過,還偏頭朝城頭大聲呼喊了起來:

“秦必勝!”

千人之呼,直震雲霄,讓人頭皮發麻。

秦軍必勝!這也是黑夫這一個月來,每日都在給他們灌輸的念頭。

縣令雍何等人見狀,均贊不絕口:“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縣尉所練之兵,其秩序之井然,已經趕上郡兵了……”

這一個月裏,黑夫的辛苦眾人看在眼裏,他連縣城附近的家都沒回過幾次,整日都住在兵營,每隔一天還要巡營,與兵卒們詳談,並關照他們的衣食。

軍吏都是他的親信舊部,猶如臂使,兵卒們都是本縣子弟,知根知底。這幾年間,黑夫的種種事跡讓他們如雷貫耳,而黑夫本人就是因為軍功一躍龍門的典型例子,那些有心功爵的兵卒視他為楷模,被黑夫安排季嬰一鼓動,受了“秦軍必勝”這一宣傳影響,對戰爭的熱情都很高。

不過黑夫嘴上卻只是謙遜地說道:“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如此而已。”

雍何頷首:“我聽說,郡尉讓各縣兵卒在八月底前,在鄢城集結,縣尉還能再練上十余日……”

“沒那麽多時間。”

黑夫笑道:“我打算讓兵卒們每天合練一次,到八月初十時,我打算讓他們解散……”

“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