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0章 橘與枳(第2/2頁)

“秦國大軍臨門之際,終於想起我這個長兄了?還在帛書裏寫了那些話,這是何意?”

“除了帛書外,還有送來了此物。”陳塔知道主人的性情,等熊啟思索完後,才將那小籃水果擺到了他面前。

熊啟一看,這是一整籃的柑橘。

是啊,如今是九月深秋,正是橘子熟透的時節,這可是楚國的特產啊,雖然從小他就在華陽夫人那沒少吃,但直到三十三歲,父王死的那年,熊啟才第一次去到淮南,見到了真正的橘樹。

口中已泛起酸水,這是年少時留下的深刻記憶。

但當熊啟剝開其中一個後,卻沒有看到黃橙橙的橘瓣,也沒能聞到濃郁清香的酸甜氣息。

在厚厚的果皮下,只有苦臭的枳實。

熊啟聞了聞後,臉龐抽搐了幾下,再度打開了被他揉成一團的潔白帛書。

上面赫然是一篇屈原的《橘頌》,這是他們父親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曾讓熊啟一字不漏地背誦過。

“可惜汝等孺子小輩生的太晚,未能見屈子之風騷。”熊啟依然記得父親的嗟嘆惋惜,所以他也背得特別賣力,甚至不用看著帛書,就能頌出上面的句子。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一段吟誦過後,熊啟搖頭嘆息。

“吾弟負芻啊,你是個聰明人,這是在質問我,熊啟到底是受命不遷,生於南國,不更壹志的楚橘呢?還是遷移到北方後,內實全變的秦枳?”

熊啟沒有給出答案,他只是嘆了一聲“我非伯夷,何必以我為像”,而後便親手將帛書投入火盆裏燒了個幹凈,又讓陳塔將那一籃子的苦枳埋了。

他自己則面無表情地在侍女們的擺弄下,穿上了一身秦國的官服,摘下了任何可能帶有“荊楚”色彩的佩飾、高冠,改成中規中矩的秦式風格,以此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而後出門乘上安車,離開了行宮,往陳郢城外的秦軍大營駛去……

今日,是秦軍主將李信,副將蒙恬率大軍到達的日子,作為陳郡郡守,同時也是這場秦滅楚之戰負責後勤的主官,熊啟必須去迎接他們,三人一同商議滅楚之策。

李信、蒙恬沒有因為熊啟是楚王的兄長就避諱他,自從上次成功勸降陳郢後,熊啟便讓秦王政打消了懷疑,認為他已經在秦楚之間做出了選擇,畢竟二人名為叔侄,卻有二十年的君臣兄弟情分。

熊啟在晃動的車上閉目養神,但他那寬大的袖子中,卻不知何時,多了一個青黃雜糅的果兒,靜靜攢在手心。

這是橘?還是枳?

剝開果皮一探究竟前,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