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李信(第2/3頁)

那時候的他,還沒敢把楚國當做自己的盤中餐,因為秦軍內部都認為,滅楚,恐怕非得王老將軍出馬才行。

李信雖自信,卻沒狂妄到覺得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秦王對李信的建言,不置可否。

那之後一年時間,李信便進入了休憩狀態,連滅魏之戰也沒混上,秦王反倒派了王翦之子王賁,還笑著說:“區區小魏,譬如秦之附庸,何須寡人最器重的兩位將軍為帥?太阿之劍不出則已,出必滅萬乘大邦!”

秦王說這句話時,李信和王翦對視了一眼,但很快,他們的目光就挪開了。

李信不知道聽到秦王此言時王翦在想什麽,他只知道,自己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氣,這是秦王第一次將他與王翦並列,這也是他第一次,有種期望,期望為大王攻城滅國的不是王氏父子,而是自己……

五月份,大梁城破,魏國滅亡,按照以往的慣例,秦國會休兵息民。但李信在鹹陽城內無所事事的狀態沒有持續太久,上個月,突然有消息傳來:荊王背約,不願交出江南青陽以西三邑,並指使屈氏殺秦使者!

得知這個消息後,秦王沒有暴跳如雷,只是笑了笑,說楚王的膽子怎麽突然變大了,然後平靜地問一旁侍候的禦史大夫王綰,當年楚莊王問使者被宋國所殺,是何反應?

王綰嫻熟典章,立刻作答:“楚莊王對使者申舟曰,宋殺汝,我伐之。宋國果然殺其使者,楚莊王聞之,未穿履,未佩劍,便投袂而起,隨從趕上去,直到前殿才送上鞋履,追到宮門外才送上佩劍,追到楚都的蒲胥街市,才讓楚王乘上人戎車。於是楚莊王圍宋三年,使宋易子而食,折骨為炊,最後終向楚投降。”

“荊王背約,擊我南郡,青陽以西三邑是小,秦之國威為大,大國之願不可違,若不懲戒,天下必輕秦!寡人豈能不如楚莊王?”

秦王政就是這樣一個人,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一定要得到,不論是各國人才,諸如韓非、尉繚,還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天子之位。

若是有怨憤,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報償。趙國貴人曾在秦王政年幼時欺辱其母子,秦軍破邯鄲後,秦王竟親赴邯鄲,凡是曾與自己母家有怨的趙國豪貴,無一例外,皆坑殺之!燕太子丹使荊軻行刺,讓秦王驚出了一身冷汗,立刻下令伐燕,用燕都的廢墟和燕太子丹的人頭,告訴世人,一切敢反抗秦王的人,便是這個下場!

如今楚國竟敢背約,違逆秦王的意願,這是自取滅亡!

於是秦王召來王翦、李信,當面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王翦沉吟良久後,報出了他心中滅楚需要的數字:“非六十萬人不可……”

李信依然記得,當聽到這個數字時,大王的臉色雖然沒有變化,但目光卻已經離開了王翦,投向了自己。

“李將軍以為,滅楚需兵卒幾何?”

秦王的眼神滿是鼓勵,讓李信沒辦法說出讓他失望的話來,而李信又再看了看站在自己右邊,鬢角花白,背已經微駝的王翦,覺得他似乎沒有從前那麽高大了。一時間,李信忘了自己曾謹慎提過的“楚地廣、楚人勇”,脫口而出道:“不過用二十萬人!”

秦王似乎很滿意他的答案,揮手讓王翦告退,獨讓李信留下。

等到王翦邁著略顯遲鈍的腳步走出偏殿後,秦王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在傷感老將的遲暮,又像是為一代名將的和平謝幕,松了口氣。

但這情緒很快就消失了,秦王讓李信近王三步,勉勵他道:“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這句話,是李信等待多年的肯定,十年來,他都作為後輩、副手,在後方看著王老將軍偉岸的身姿,看他揮舞將旗,看他建功立業,留下滅國隳城的名望,心中有敬佩,有羨慕,也有些不甘。

秦王提攜他,讓他這個不到三十的小將,地位僅次於王翦,現如今,更直言他已經超過了王翦!

李信當場激動得三稽首,表示自己一定不負大王厚望!必縛荊王至大王面前!

“滅楚之事,便以李將軍為主帥!征調關中及山東郡縣戍卒,秋後糧足時發兵。”

在一番深談後,李信才出了偏殿,此時此刻,想起那句“李將軍果勢壯勇”,腳下仍然有些飄忽……

就這樣輕飄飄地走到鹹陽宮門處時,李信遇上了剛送王翦回府邸的夏無且……

……

“太醫令。”李信年輕勇銳,卻並非恃才傲物之輩,他知道夏無且是最受秦王信任的人,甚至超過了自己,便立刻拱手與其見禮……

“見過李將軍。”在宮中廝混多年,作為與秦王關系並不算好的夏太後族人,夏無且在夏太後故去多年後,卻能日漸受到秦王器重,也足以說明其聰慧圓滑,他也下車作揖,同時笑道:“還未恭賀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