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8章 禮與劍(下)(第2/3頁)

這一聲,讓他們回想起了,過去百余年裏,在戰場上被秦軍虐殺的記憶。

岸門之戰、河西之戰、安邑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

數十萬魏人,就這麽慘死在秦人劍下。

河西、上郡、河外、河東、河內、東郡,一處處魏土被割讓給秦國,卻喂不飽那虎狼之口。勉強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城下矣。

而今日,一把把秦劍,正跳躍在自家廳堂內!

如此一想,怎能不讓人膽戰心驚?

劍舞已畢,此刻的席上眾人,包括張氏兄弟在內,皆面如土灰,剛剛舞蹈完畢的婢女們,也花容失色,兩腿戰戰。

碩大東張宅邸,再無一人敢輕看蔑視眾秦卒!

張博被那些明晃晃的劍刃和圓滾滾的盾牌閃得眼花,更被最後那聲呼嘯巨響震得頭皮發麻。

他慌亂地看向了族兄張負,張負也回了他一個後怕的眼神。

光從那劍舞中就能看出,其令行禁止,似乎能以一敵十。東張西張加起來,雖然有兩百僮仆武裝,但如何與這些傅籍之後便每年訓練,又經歷過戰場錘煉的秦卒相比啊,若是真起了沖突,這席上眾人的頭顱,怕還不夠秦卒割。

二人心裏都慶幸道:“幸好今日沒有對秦人太過無禮!”

黑夫這時候也笑問道:“不知諸君以為,這軍中之舞,如何?”

於是張博第一次露出了勉強的笑,言不由衷地誇贊道:“好……好劍舞,氣勢不凡!”

東席眾人連忙附和,言語中的恭維畏懼之意,已顯露無遺,他們不就是畏懼秦國兵鋒,才甘心投降的麽?

黑夫大笑起來,讓秦卒們回來就坐,起身朝他們敬酒道:“吾等在此,便如同秦國二十萬大軍在此!”

廳堂之上的魏人鄉黨,此刻已只剩下唯唯諾諾之聲。

唯獨張負低頭沉思起來。

“經過這場劍舞,這場自家做主的宴飲,竟被這秦吏反客為主了。這一回合的博弈,若是慘敗,今後幾個月,張氏可就要仰其鼻息,不易翻身了……”

秦國滅魏,幾年前他們侄兒就預言過,反是不可能反的,只能與之合作。

張負比張博聰明多了,雖然做了和事佬,但為了家族利益,該出頭時,還是得出頭的。

至少,要將這尷尬的局面,搬回一點,不要讓張氏輸的太難看吧。

於是張負突然出聲問道:“遊徼,兵士們方才舞蹈的,莫非是《大武》之樂?”

……

“大武之樂?”

黑夫這時候一臉懵,搖了搖頭,他沒文化,不知道什麽是《大武》。

張負乘機對同樣不明所以的張博道:“吾弟,還記得麽?子瓠(hù)曾經與吾等說過的,這大武,乃歌頌武王伐紂的赫赫武功,共有六段,同樣是以劍、盾,披甲為舞。此乃周代之樂,用以在宗廟祭祀祖先,亦或是出征之前激勵士氣。”

說著,他還朝張博眨了眨眼。

張博雖然是那位“子瓠”的親叔叔,可往常侄兒遊學回來,興致勃勃地和他們聊自己新學到的儒術時,張博卻聽得直打瞌睡。

雖然東張號稱禮樂之家,可他自己卻不太精通儒術,只是把這當做裱糊門面的東西罷了。

反倒是西張的張負,不但更有識人之明,也更有點文化底蘊。

這時候,張博終於明白了張負的暗示,連忙頷首道:“沒錯,子瓠的確說過。”

他叭咂著嘴,言不由衷地說道:“不曾想,秦軍之劍舞,竟是暗含武王滅紂之禮樂啊,難怪能勢如破竹……哈哈哈。”

仲鳴照舊將這段話翻譯給黑夫後,還說那位“子瓠”就是張氏在鹹陽為吏的子弟。

黑夫一時好奇,也讓仲鳴問道:“不知張氏君子在鹹陽擔任何官職?”

張氏兄弟等的就是這句話。

張負立刻摸著胡須,笑呵呵地說道:“說起我這族侄,真是非常人也,其嗜書如命,無所不觀,無所不通,乃是個博古通今的天才!”

張博接話道:“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其三歲便會讀寫,五歲便知詩書,十歲遍讀家中所藏書籍,十二歲去向縣中儒者學習……到了十五歲時,自認為已經學遍魏國之書,便背著行囊,只帶著一個仆從,前往楚國遊歷……”

黑夫聽著這老哥倆在那唱雙簧,表情漸漸變得驚訝起來。

“他前往楚國蘭陵,拜訪大儒荀子,成了荀子生前最後一名弟子!”

“荀子逝後,他為其守喪三年,待歸來之後,又閉門三年,半步不出房門,將先前所學融會貫通……”

“三年後,他突然出門了,徑自離家,到河邊洗浴沐發,站在水裏思索良久,而後便說,他本想讀盡六國之書,然韓國已滅,想必不久將來,六國之書籍典章,將盡歸於秦矣。於是便欲效仿先師足跡,西入秦國,以觀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