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2/3頁)

軍法官也登上了城頭,開始清點攻城時的斬首數量。

要知道,秦人上首功,為此“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擎人頭,右挾生虜。”在六國人眼中是十分可怕的。

但實際上,作戰過程中,秦卒並不會每殺一個人,就蹲下來割腦袋拴到腰帶上。百余年來,秦軍早已形成了一個規矩,斬首的事,要在戰鬥結束後再做,而且得在軍法官眼皮底下進行,這樣才不會因為兵卒們忙於爭搶首級,導致戰鬥被逆轉。

“外黃城西,共斬敵首四十二級。”

軍法吏手持兩塊大木板,一塊記錄逃兵,是論罪用的。一塊記錄斬首數,是用來論功的。說起來,秦軍登城的傷亡雖然比較大,但當場殺死的敵人卻不多,這四十二級首級,還得由幾個屯,按照攻城出力的多寡來瓜分。

先登屯得十個首級,好讓他們達到“盈論”,讓戰死的人都能有爵位,這個眾人自然沒有任何異議。

黑夫所在的屯出力甚多,東門豹更是以一敵眾,守住了城垛,於是他們屯便認領了12個首級。他們這個屯戰死了五人,如今斬獲數超過戰損數,黑夫好歹是逃過被問責的危險了。

蹶張材士、弓手的兩個屯,各自認領5個首級,這是他們應得的,尤其是蹶張材士,射死的魏人可不止這個數。

此外,填溝壑的屯,扛竹梯的屯,也各得了5級,他們在城下時,也有不小傷亡,總不能讓他們因為沒有斬獲而受責罰吧。

總的來說,這種軍法吏按照作戰貢獻,為各屯分配首級,比起誰先砍下腦袋誰得,更為公平。

然而,如此分配下來,眾人卻沒辦法皆大歡喜。因為除了先登屯計算首級的方式特殊,從屯長到兵卒所有人都能升一級外,其他幾個屯,都得按照軍爵律來計算。

“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

這麽算起來,一百人要斬三十三首才算盈論,五十人,要斬首至少要達到一半,17顆首級才算做盈論。

眼下,黑夫的屯卻只分到了12個首級……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手下的兵卒,譬如東門豹,可以通過斬首升爵。但作為屯長的黑夫,卻沒辦法達成盈論,立下“集體功”。

豁出去性命拼殺了這麽久,黑夫自然不甘心一無所獲,於是在短暫休整,讓傷員留下後,黑夫又帶著剩余的四十人,開始朝城內進發。

他們必須追亡逐北,殺到斬首足夠為止!

……

隨著秦軍登上城頭,外黃令張耳“抵抗一陣再跑”的打算也落空了,他不得不帶著城內眾人,往城北撤退,跟隨他的除了縣卒、門客外,還有不少城內丁壯,怕有千余人。

那個當著黑夫面逃走的濃髯輕俠,此刻或許真的已經跑到張耳身邊,跟著他一起離開了吧?很不幸,黑夫對張耳並不熟悉,只感覺自己前世聽過名字,但卻想不起此人事跡成就,大概只是個秦末楚漢的小名人吧。

所以他更沒法猜出,那個濃髯輕俠門客,竟是歷史上的大漢高皇帝……

考慮到攻城的人數較少,害怕城內的人一旦無路可逃,會作困獸之鬥,於是楊熊也沒有將城圍死,而是圍三闕一,這就使得張耳帶著不少人從城北逃竄。

但也有沒跑掉的,一些輕俠被湧入城內的秦軍困住,在發現自己難以逃脫後,便扔下了武器,準備投降。

然而,他們卻驚訝的發現,那些殺紅了眼的秦人一點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依然興奮地沖上來,一矛戳死了遊俠兒,然後在屯長的指派下,專門有人負責蹲下來割人頭……

這就是由軍功爵決定的秦軍作戰方式,就算戰鬥結束了,只要各個屯沒有達到“盈論”,不管對方有沒有投降打算,秦卒都會繼續殺戮。

對此,主將也樂見其成,不會制止。因為攻城戰裏,數萬人的大軍,要達到八千斬首,主將才能升級,數千人的攻城,則需要達到八百級,楊熊可在心裏細細算著呢,等到斬首足夠時,他才會讓秦軍封刀。

城內剩下的輕俠丁壯發現投降依然必死,比起俘虜,秦人似乎對他們的大好頭顱更感興趣,於是便繼續倉皇而逃,而在裏巷中追殺他們的秦卒到處都是!

此戰之後,外黃輕俠、民夫的心裏,對這熱衷於砍人頭的狂熱秦軍,只剩下一個評價。

“真虎狼也!”

黑夫他們的屯也在其中,沒辦法,為了剩下的那五顆首級,他們縱使已經疲憊,也得繼續作戰。

在一個裏巷中,黑夫和利鹹追上了一個遊俠兒,黑夫舉起手弩射中了那人,利鹹則過去將此人一劍刺死!

“這下你也有斬首了。”黑夫對利鹹笑了笑,讓他砍斷死人的頸項。

“終於能升公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