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8章 張子房(第2/2頁)

“還有,你大父,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汝父,相釐王、悼惠王。你雖然年少未仕,但張氏五世相韓,難道就全忘了麽?”

“怎麽忘得了?”

張良看著池塘裏波紋陣陣的湖水,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公孫信,你乃韓襄王之孫,所以念念不忘復國報仇。難道我張良,就將國仇家恨統統忘了不成?”

“我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猛士一人,為了什麽?還不是想效仿太子丹荊軻之事。我苦心尋找兵法,暗地裏訓練家中三百僮仆,又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舉事復韓,為國報仇麽?”

公孫信不解:“那此番橫陽君舉事,你為何不參加?只要明日各家派出僮仆,奪取武庫,殺盡秦吏,便能發動全城韓人,一起去營救大王!”

“不然,恐怕到時候,等來的卻是秦軍的鎮壓,還有大王之首級。”

公孫信怒道:“子房,你怎能對大王如此不敬?”

“實話實說而已。”張良眼的睿智,再度壓倒了憤怒,他淡淡地說道:“還是那句話,時機未到,貿然舉事,非但不能對局勢有什麽裨益,只會害死那些有志復國的韓人。”

“我知道,這兩年間,橫陽君奔波列國之間,用韓國的慘痛教訓,試圖聯絡魏、楚、齊一起抗秦。這是好事,可惜卻不得其法。”

“齊相後勝受秦賄賂,讓齊王建緊閉國門,對諸國被破無動於衷,是指望不上了。”

“魏國自從信陵君死後,脊梁骨就斷了,魏王整日歌舞酒樂,只知道一味地事秦討好,過一天算一天,也信不過。”

“而楚國,雖然與秦仇恨最深,但兩年前才發生了動亂。公子負芻弑楚哀王,自立為王。楚國內部還沒有結束動蕩,雖有將軍項燕在淮南練兵備戰,並往秦國各地派了不少間諜打探消息,但楚王一直以為,秦國要先破魏,所以不甚警惕。”

“此番楚國遭到秦國王賁突襲,半月之內,上蔡便淪陷了,眼看陳郢也要不保,如此人心惶惶,也許很快就會與秦議和割地,何談反擊久戰?楚國人一貫如此,松散慣了,不被逼到絕境,便無法齊心協力。等秦軍得了陳郢,便切斷了楚國援魏的鴻溝,到時候東南北三路大軍合圍大梁,魏國明年之內,必亡!”

張良一通分析句句在理,公孫信連忙道:“所以橫陽君也說了,吾等韓人,絕不能再等!若是坐視秦國擊破荊楚,再回頭滅了魏,將韓地與齊、楚隔斷,韓國就再復不了國了!”

“錯,大錯特錯!”

張良有些憤怒又無奈地斥責道:“此時舉事,只是用韓人好不容易積蓄下來的力量,抱薪救火而已!復國當緩,不可急躁,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而需要長期籌劃,務必一擊不成,還能保全自身,以備日後重新積蓄力量。豈能如賭徒一般,將所有人的性命壓在孤注一擲上?橫陽君是六博玩多了罷!”

在張良看來,只有承認秦國的強大,才能清楚,什麽事現在能做,什麽事不能做。

“我已經勸過橫陽君,奈何他一意孤行。所以我不會讓張氏卷入此事,那三百僮仆,明日也不會持刃出現在新鄭街頭!信,我勸你也速速離開新鄭,這場舉事,絕不可能成功!留著有用之身,等待反擊秦國的真正時機!”

公孫信已經有些動搖了:“不在此時,那在何時?”

張良眼神堅定:“當在秦國欲一戰滅楚之時!那才是韓國,是六國,是天下人最後的機會!”

……

PS:燕王喜走遼東,翦遂定燕薊而還。秦使翦子王賁擊荊,荊兵敗。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二十一年,王賁攻荊……新鄭反。——《史記·秦始皇本紀》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史記·留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