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8章 大行於世(第2/2頁)

“現如今,既然踏碓能使舂谷事半功倍,對於我秦國而言,就好比將士劍刃快了一倍,甲胄厚實一倍。我國素來講求功至為上,正應當毫不猶豫推行,如今豈能因為害怕讓隸妾懲罰減輕,而因噎廢食?”

廷尉就是廷尉,不愧是荀子高徒,一番話讓朝廷眾人無話可說,於是大王也批準了此事,在詔書上曰:“可”!

少府和治粟內史全權負責此事,官吏們紛紛說,此物若能在全國推廣,那今年的各郡工師比評,南郡要得第一了。而在南郡內部的評比中,安陸縣也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安陸縣工曹、倉曹,皆可賜勞績三十天。

不過,到此為止,朝廷上下,依然沒有重獎發明者的打算。因為秦國對於工匠、商賈的賞賜,的確比對士伍官吏的要吝嗇許多。

農戰之民百人,而有技藝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於農戰矣……在秦國,匠人和農夫的人口比例,大概是一比一百。

秦國一直認為:如果民眾看見靠空談遊說的人待俸君主也可以使自己得到尊貴的地位,商人也可以發財致富,手工業者也能以此養家糊口。民眾看到這三種人的職業安適,又可以得財利,就一定會逃避農耕和作戰……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也。

所以對於表現出色的工匠,由郡縣的工師做出獎賞就行了,升爵一級,得萬錢,那鄉下匠人還不得樂開了花?想讓大王、朝廷公開大力表彰?那豈不是亂了秦國法度!

至多,也只是做出此物的工匠“櫞”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少府的木牘中,讓年輕的小吏章邯記住了此人,但他並不知道,在櫞的背後,還有一個名叫黑夫的小亭長……

……

於是,一月底,在踏碓被命名為“安陸碓”,將大行於秦國的時候,其發明者黑夫卻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

此時此刻,他正光著腳站在自家田地裏,和大哥衷為今年種什麽作物而爭論不已呢……

“伯兄,我這兩百畝地,可以劃出百五十畝種粟、稻,其余可以種菽豆。”

黑夫指著一大片剛剛開耕過的土地,對衷抱怨道:“但你總得給我留出十畝地來,讓我種自己想要的東西罷!”

一邊說,黑夫還一邊往田埂上一指,在那裏,放著一捆似竹非竹,根莖粗壯的植物……

……

PS:夫民之親上死制也,以其旦暮從事於農。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遊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技藝之足以糊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商君書·農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