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2章 七何(第3/3頁)

“若此事就是裏吏所為呢?”利鹹突然問道。

黑夫略一沉吟:“那在吾等詢問時,他便會露出馬腳了,然後,汝等便如此這般行事……”

季嬰一聽黑夫的計策,拊掌稱贊,利鹹也嘖嘖稱奇,覺得可行。

說話間,小路到了盡頭,被一堵矮矮的墻垣截斷,茂密的山林之間,一個寧靜的裏聚冒著裊裊炊煙,出現在他們面前……

朝陽裏,到了!

……

PS:關於“唯”“諾”,問的人多,在這裏統一回復下吧。

唯、諾皆是戰國秦代恭敬的應答聲,所以有唯唯諾諾這個成語。許慎的《說文》解釋的很清楚了,唯諾皆應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唯恭敬色彩更重,語氣急速,諾色彩稍輕,語氣較緩。

唯一般用於下位者對上位者、弟子對老師、臣對君的回應,例如: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論語·裏仁》

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睢曰:“唯,唯。”——《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諾則多用於平級,亦或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回應,例如:

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戰國策·齊策》

本書裏基本是按照這樣的設定用的,其實混用沒事,《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這是春秋戰國與秦,漢朝的話,我沒有深究過,另當別論。

至於“嗨”?對不起,雖然說出來有人沒法接受,但這確實是《大秦帝國》裏瞎編的,沒有任何史料依據,也許老孫參考了現代陜西話吧。結果網上很多人就拿著“秦嗨漢諾”來說事,一些小說裏也不加分辨,學著一口一個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