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 門縫裏看人(第2/2頁)

驚已經氣得發抖了,黑夫卻讓他稍安勿躁。

門簾被拉開,黑夫要找的閻諍就坐在這間書房裏面,他年紀頗大,六七十歲,頷下胡須發白,穿著一件厚冬衣,還披著羊皮裘,顯得身材有些臃腫。

他背後擺著一個青銅燈架,面前是一個矮腳的漆案,漆案上攤開竹簡,閻諍眯著眼睛,持筆的手微微發抖,寫字很慢……

豎人入內,長拜及地,說道:

“主,那名夕陽裏的公士帶到了。”

閻諍眼睛也不擡,問道:“公士,你說你認得老夫?”

黑夫站在屋外,朝他作揖道:“我不曾見過閻君,但家兄有幸,年少時在鄉中隨閻君學過讀寫。”

“你那家兄如何稱呼?”閻諍仍未擡頭。

“衷。”

“衷?”閻諍總算停下了筆,低頭想了半天,復又道:“老了,不記得了。”

氣氛有點尷尬,不過那是十來年前的事情,閻諍還只是一個鄉三老,尚未去縣中做官。三老掌教化,給有爵者家的子弟授學都是大課堂,忘了個把人也正常。

黑夫索性將束脩遞給豎人,直接道明了來意。

“我今日來此,是久聞閻丈熟悉律令,每年新發布到郡縣的律令也有抄錄,故想來借《盜律》《捕律》等篇觀摩摘抄,並想請閻丈指點疑難……”

閻諍終於擡起頭,詫異地看著黑夫,問道:“後生,你為何要學這些律令?莫不是要做吏?”

“正是。”

閻諍是懂行的,黑夫笑道:“我因為捕盜立功,從士伍被拜為公士,又運氣好,被縣右尉看中,征召我做亭長,下個月便要參加考核。奈何我對律令知之甚少,故才來求助於閻丈,還望閻丈看在鄉裏鄉親,指點一番……”

“亭長?”

閻諍眯了許久的眼睛,終於睜開了,亭長說大不大,只是鬥食吏。說小卻也不小,掌管著十裏地方,直屬於縣上,還有武備。

所以閻諍作為退下來以後,無權無勢,只有點名望的老吏,他可以不將本地的裏正、田典放在眼裏,卻不敢對一位未來的亭長太過怠慢。

反過來,若他能指點出一位亭長來,對他的聲名也有裨益。

閻諍又一次仔細打量黑夫,發現此子居然如此年輕:“你今年幾歲?”

“過幾日便滿18了。”

“18歲就能被征召為亭長,了不起,了不起,老朽十八歲時,還只是個在學室學律的吏子呢。”

閻諍這下是真的吃驚了,一個士伍,毫無背景,竟然18歲就為亭長,假以時日,十年、二十年後,又會有怎樣的前程?

他放下了手中的筆,突然對黑夫贊不絕口,而後狠狠地瞪著一臉諂媚、湊過來向他報告束脩數量的豎人,斥道:

“無禮的奴婢,誰教你的待客之道?還不快快將這兩位同鄉後生迎進來,看座,上熱湯!”

……

PS:關於秦的土地制度,歷史課本上說是商鞅變法,變井田為私有,土地可買賣,增加了勞動人民的積極性雲雲……但要找證據,卻只有董仲舒的言論作為孤證……只是因為恰好迎合了馬列史觀,被強行削足適履了。近些年隨著對出土秦簡的研究深入,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不僅找不到買賣土地的交易契約,甚至連官府查封犯罪分子財產時,也不將田地算作私產查處……

畢竟是小說,理論什麽的不贅述太多,咳咳,編輯又要罵我把小說寫成畢業論文了T﹏T總之我是認同《秦制研究》裏的觀點:秦是普遍土地國有制,至於到了漢代漸漸變味,那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