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大結局!(第2/2頁)

領悟了這一點的耶律大石,冒著族人異樣的眼光,斷然決定向夏朝納貢。

當年殘存幾萬族人,從雲內的煉獄中逃了出來,跋山涉水,一身灰塵。耶律大石目光堅毅,腰杆筆直,從未哀嘆過哪怕一聲。

如今江山萬裏,子民億兆,滅國數百,大遼的皇帝卻再也沒有了堅毅的目光。

曾經他對著耶律阿保機的畫像,再三盟誓,要殺回馬盂山,八部契丹的發源地。

現在馬盂山只在夢裏得見了……

篝火旁,耶律大石站起身來,相比於龍城大殿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復遼城的皇宮內,空無一人。

連宮娥太監,也被耶律大石趕了出去。

一個鉗發小辮的男孩,站在殿門口,看著熟悉的父皇。

不知為何,他眼睛一酸,淚珠滾落。

“父皇!”

耶律大石一轉身,眼角終於展開,走過去將他抱了起來。

這是他在西方建國之後,生的孩兒,取名耶律東進。

耶律大石目光中透露出溫馨,深深望向了東方。

楊霖十分熱情地招待了契丹的使者,兩國之間,兩個民族之間,幾百年的恩怨情仇,組成了這片大地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

如今大戲落幕,出走東亞的契丹人,再想回來時候,他們故土上的族人,只怕連契丹語都不會說了。

楊霖十分真誠地說道:“朕與遼皇帝,許久不見,爾等回國之後,代朕傳句話。就說這大夏歡迎他前來做客,也歡迎所有西方的商人、遊客和遵紀守法的百姓。”

“若是耶律大石有意來此,朕願陪他前往長春州,拜祭祖先。”

遼使一一記下,拜別之後,踏向了回國的路。

……

重明六年,初秋。

韓世忠攻下釜山,高麗所有門閥貴族,包括李資謙在內,盡數被擒。

東征將士在京郊獻俘,斬了李資謙一家,宣布高麗劃歸沈陽府。

獻俘儀式上,在楊霖的身側,有一個特殊的客人,就是遼帝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以彌天大勇,來到大夏,負責迎接護送他的,是秦攏總督姚平仲。

兩個曾經惺惺相惜,又互相提防算計的人,在女真威勢最盛的時候,是他們兩個,在雲內,擋住了不可一世的女真人。

讓他們鎩羽而歸,第一次被人挫了銳氣。

後來耶律大石出賣姚平仲,險些置他於死地,姚平仲絕境時候,選擇死守雲內,等來了救援大軍,也因此漢人收回了淪陷幾百年的雲內。

姚平仲見了耶律大石,沒好氣地捶了他一拳,遼人無不驚怒。

只有耶律大石哈哈一笑,說道:“希宴,好久不見!”

然後兩人把臂進了延安府,姚平仲親自護送他,去往龍城。

獻俘之後十天,楊霖親自陪同耶律大石,前往長春州。

在馬盂山,祭奠了耶律阿保機,然後再招魂橋,簽訂了盟約。

兩國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

若有作奸犯科之人,兩國應合作逋逃,彼此無令停匿。

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免除關稅。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