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馬乏(第2/2頁)

幸虧有楊戩,不知道從哪還尋來了寥寥幾名樂手,一路行來,一路鼓吹。

後來隱隱聽說楊戩是從自家的歌姬中選了幾個,扮作朝廷鈞容直的樂手,當然楊戩矢口否認,誰問跟誰急。

這種皇帝,自然希望早日步入正軌,從那場宮變的陰影中走出來。

昭德坊內,楊霖舒展了下筋骨,重新帶著一眾已經長大的道童打拳。他的幾個弟子,吳敏和宇文虛中還有蔡絳也都跟在後面,強健的身體也屬於能力的一部分,楊霖對這些開山弟子寄予厚望,一向不讓他們鉆書袋,很注重這一方面。

打完之後,在院內的樹下坐著,有一群侍女端來瓷盆和皂角給他洗漱,楊霖擦了擦臉,看向身邊站著的徐知常,問道:“這麽早來找我,有什麽事?”

徐知常剛剛看到,貼身伺候楊霖的丫鬟中,領頭的是自己的妹妹和侄女,趕緊低下頭裝著沒看到,讓徐賽月和徐金娘好不傷心。兩個小妮子挽著手,同仇敵愾地快步離開。

徐知常在梁師成倒楊的時候,被趕出汴梁,如今回來就升任禮部尚書,可謂是因獲得福,平步青雲。

聽到楊霖詢問,趕緊說道:“少宰,禮部議定了幾個年號,還請少宰來定奪。”

楊霖皺了皺眉,這等事就是個取名的小事,還讓自己定奪個什麽勁。他自己不甚在乎,但是官員們其實還都挺拿著當回事的,徐知常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宣紙,鋪開之後上面寫著十幾個年號。

楊霖端起湯盞,一邊喝一邊掃了一眼,看到了一個“洪武”,差點嗆到。

手指著洪武,問道:“這是誰想出來的?”

徐知常趕緊撇清幹系,道:“此乃王世安的主意,說是我大宋在少宰的帶領下,開疆拓土,重振漢家雄風,洪武二字十分貼切。”

“又不是給我取年號,這不是胡鬧麽,如今天下文人心懷惴惴,本就害怕重演五代舊事,為圖早日安定,就別刺激他們了。”

仔細想了一下,趙佶如果繼續幹,下一個年號應該就是宣和。不如幹脆就叫宣和好了,反正他絕對相信趙佶、蔡京這些人文學素養,他們想出來的差不到哪裏去,比自己這個狀元強多了。

楊霖沉吟道:“就叫宣和元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