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蔡楊論士(第2/2頁)

大宋百姓可沒有受他們多少的恩惠,就算是招募起一群兵馬來,又有誰能與我一戰。西軍將門都已經被我拆了,十萬秦鳳軍、神武軍、折家軍,現在都在契丹境內的上京府,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他們靠我吃飯呐。

誰敢跳出來擋我的路,我就殺個血海滾滾,舉朝大夫族人能有多少,恩相信不信,我殺上一半,剩下的反而會給我歌功頌德,大唱贊歌!”

蔡京心中越聽越氣,這楊文淵明明也是讀書人,是進士出身,甚至是狀元身份,怎麽字裏行間語氣中宗室摻雜著對士大夫的鄙夷。而且還有一股子武夫的粗野和蠻橫,似乎認為殺人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在蔡京看來,如此蠻橫的解決問題,到時候肯定會搞得天下大亂,到頭來是更加混亂不堪的局面,甚至有可能會回到五代那種武夫亂國的場景。

楊霖心裏則不以為然,他是知道後世歷史的,所謂的大宋脊梁士大夫團體,實際上在靖康之時的表現相當拙劣。

並沒有幾個人仗節義、死君王、死社稷,他們或北奔南渡,或事偽楚偽齊,或束手就戮。

而挽救危難的中興四大名將,或起於草野,或起於邊軍,沒有一個是士大夫出身。

今日來送蔡京,不為別的,就為他真的為這個朝廷和百姓做出了許多的貢獻。他的居養制,讓無數的鰥寡孤兒得到了贍養,他的進學制讓窮人的小孩有了讀書的條件,他的新政讓大宋的經濟起死回生更加繁榮。

既然雙方話不投機,楊霖也不準備再徒費口舌,反正就算蔡京和自己的政見一致,也不可能再讓他回到廟堂了。這老賊對權力的欲望太大了,一旦回到朝堂,肯定又要攪風攪雨。

利用蔡氏的子侄,比如自己的愛徒蔡絳,來收攏下人心還是不錯的。

楊霖舉起酒杯,敬到蔡京面前,道:“恩相,這杯酒敬您往日功勞。”

蔡京舒了口氣,神色復雜,還是接了過來,一飲而盡。

楊霖伸手一招,徐賽月捧著酒壺過來,楊霖拿過來自己親手倒了一杯:“這一杯,敬我們揚州舊日情誼。”

蔡京喝完,楊霖又往地上倒了一杯,說道:“這是給童貫的。”

然後又斟滿一杯,楊霖突然有些臉紅,眼珠一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這一杯敬您,養了一個好女兒,靈寶是個好女孩,我一定會好好對她。”

蔡京本來都喝了,聞言噗的一聲,差點嗆到。

“楊文淵,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