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事不過三的決心(第2/2頁)

而原本時空的童貫,蓄養三萬私兵家將,招募孤兒組成勝捷軍,稱霸整個西北幾十年,土皇帝一般的權勢熏天,都沒有被趙佶盯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的時空中這個時候,蔡京和童貫幾次角逐鬥法,童貫都是完勝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聖心偏頗而已。

可以說趙佶的眼光很窄,他自小在汴梁長大,在他眼中也只有汴梁這一片天地。他很有心機手段,但是眼界決定了他只能在汴梁上著眼,避開這個雷區趙佶甚至有一些短視和無知。在徽宗一朝,地方上群魔亂舞,他根本沒有治理的欲望,在他看來離開了汴梁都是些微末小事。這也是大宋舉國養汴梁,造成的一個後遺症吧。

楊霖和蔡京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一個設立講義司,把持朝政,朝中大員盡在他的彀中;一個注重地方勢力,東南西北盡是在一些不毛之地,培植親信封疆大吏,宰執一方。

楊霖為了避嫌,甚至親手把京營禁軍得罪個嚴嚴實實,殺了幾個將門世家子弟不說,大力扶持西軍等邊軍的做法,也惹得他們很不高興。

大宋開國百十年,京營禁軍遠勝於邊軍廂軍的觀念根深蒂固,渾然不知道這麽多年的時間過去,潛移默化之間,京營禁軍就是一個花架子。

雖然高俅很會搞操練花架子那一套,把趙佶哄得一個楞一個楞的,還以為自己的京營禁軍天下無敵,實則不堪一擊……

正如當年韓世忠到江南,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笑出聲來,還因此差點和高柄打了起來。這京營禁軍至此,在明眼人看來,已經是一支六十萬人的儀仗隊了……